一直以来,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21 年是该校信息化建设关键之年,也是“网上浙大1.0”建设的承上启下之年。“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聚焦数字治理,推动形成高校整体智治新局面”建设目标,提出了打造数字新基础设施,支撑改革发展;推进新五大空间建设,服务学校战略;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守住安全底线等重点推进工程。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建设思路,开启“网上浙大2.0”时代。
近日,我们专访了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请他就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等相关工作进行阐述。
主动切换新视角推进数字化变革
年初教育部主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重点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数据治理等话题。随着数字化的长期积累,浙江大学也产生了新的变革。面对纷繁复杂的建设现状和目标,高校信息化部门应主动切换新的视角来推进数字化改革。
《高校信息化应用》:您认为数字变革与信息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高校信息化部门应该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来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
陈文智:首先,回顾一下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如图1 所示),早期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电子手段、信息系统等方式,对现实世界做抽象记录。利用IT 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和固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没有改变原有业务逻辑,只是将业务系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随之带来了大量数据积累。
图1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发展进程示意
随着人们对数据重视程度的加深,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逐步进入到了数字化阶段,这是抽象世界对数字世界的映射。映射也带来了新技术的产生,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移动端的普及以及技术与用户的直接对话。这一阶段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推进一切业务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的长期积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逐渐进入到了数字化转型阶段,推动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转变,具体表现在管理业务商业模式转变、业务有创新、组织有创新,人才能力建设要提高,转型及数据驱动决策流程。这一阶段属于单业务跨部门的数字化阶段。
当数字化转型进入到一定阶段后,就开始转入数字化改革阶段。从单业务跨部门的数字化过渡到多业务跨部门,要在整体上实现全系统、全链路的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对体制机制、组织机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重塑。数字化改革比较数字化转型而言,在内涵、领域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升级,体现在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并在数字思维、能力和治理机制等进行价值升级。
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早在2012 年便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并于2013 年启用行政办事大厅,后来再用三年时间相继实现了校务管理服务系统、校务服务网、一体化校务服务系统建设与运行。可以看到,这一阶段是学校在尝试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
2017 年,浙江大学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启动“网上浙大”项目,即将学校建设成无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办学机构。在此期间,一系列标志性产品,比如“浙大钉”“浙大云计算”“学在浙大”“智云课堂”“研在浙大”等应运而生(如图2 所示)。2021 年浙江大学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启动“网上浙大2.0”。
图2 浙江大学数字化改革历程
我们认为,所谓数字化改革,就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以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突破,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
面对纷繁复杂的建设现状和目标,高校信息化部门应主动切换新的视角来推进数字化改革(如图3 所示)。从管理者视角来看,要求我们提供好教育大脑,建设好数据大屏,并要以“亩产论英雄”的思维敦促业务部门用好数字化建设成果,提升教育教学科研等成效;还应站在服务者的视角,以人为本、体验优先等的用户思维推进建设。
图3 浙江大学数字化改革蓝图
升级五大空间 形成校园大脑
“十四五”时期,“网上浙大”建设蓝图基于浙江大学多校区、多外设机构的特点,从六个方面“十四五”时期,“网上浙大”建设蓝图基于浙江大学多校区、多外设机构的特点,从六个方面打造数字新基建。同时,重点升级包括现代治理空间、教育教学空间、科研创新空间,学科发展空间和全球开放空间在内的五大空间。
《高校信息化应用》:2023 年教育部提出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请介绍一下学校“十四五”期间的数字战略规划,以及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
陈文智:“十四五”时期,浙江大学在“为师生提供世界一流的信息化环境,使办事更便捷、服务更友好、环境更智能、模式更创新”的建设目标指引下,正式启动“网上浙大2.0”建设。
“网上浙大2.0”建设思路从技术本位转换为服务本位,转变包括技术与架构,站在师生角度设想可感知的信息化环境,制定标志性成果规划,以明确突破性抓手,使整体思路更加贴合师生需求。
从整体来看,“网上浙大”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建设思路。自“十二五”时期着手建,并在“十三五”期间逐渐明晰建设方向和路径:启动浙大百科、爱上云端、心中有数三大项目;围绕求是人物、管理效率、求是科研、学在浙大四个场景展开建设;构造包括在线教育空间、学术资源空间、个人信息空间、信息发布空间,以及网上办事空间在内的五大空间。
“十四五”时期,“网上浙大”建设蓝图(如图4 所示)基于浙大多校区、多外设机构的特点,从六个方面打造数字新基建,包括浙大云计算、浙大网络、浙大安全、浙大数据、浙大AI、浙大钉等;重点升级包括现代治理空间、教育教学空间、科研创新空间,学科发展空间和全球开放空间在内的五大空间,以此形成校园大脑;并以大安全、大运维为双翼支撑学校整体的创新办学和数字化改革。
图4 浙江大学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示意
第一,扎实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云网数端”教育新基建建设体系,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在科研方面打造众筹式混合云,“众筹”是指把原本散落在教授团队、重点实验室和其他院系的存储力、算力都众筹起来,“混合”是指将“浙大云”与公有云进行链接;二是为师生建设便捷快速的网络,浙大正在投入建设双5G 专网,包括校园专网和校外专网,目标是让校外师生也能够通过专网自如地访问校内资源;三是进行数字治理,梳理并联通融合校内各部门的业务、数字、数据,助力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四是升级用户“端”服务,浙大钉(移动端)的上架打造了个人移动统一入口,更好地顺应了移动端的大趋势,同时浙大钉(PC 端)统一建设浙大服务,整合学工、招生、迎新、科研、人事、教务等100 多项服务于一个入口。
第二,在现代治理空间方面,建立新型教育治理模式,提升现代校务治理水平。总体来看,浙大以“关键小事”为抓手推进学校整体智治的数字化改革。2020 年底,学校审议通过了《浙江大学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一事一表一库一平台”工程实施方案》,“四个一工程”直击校务治理中的痛点、难点,破题前行,有效提升治理效能。2022 年,通过“入学一件事”,6300 余名新生每人在30 秒内即可完成报到手续;通过“入职一件事”,实现了入职全流程的“一网通办”,避免了重复填表,提高办事效率,已有1000 余名新教工受益。一站式数智门户,包含了117 项应用服务,368 项办理事项。此外,现阶段还在进行“四个一”深化拓展,推动多跨应用场景搭建,包括“智慧总务一件事”“研究生的入学一件事”“本科生的毕业一件事”“和谐型导学关系的一件事”以及“医疗服务一件事”,甚至于“全球暑期学校一件事”等新场景。
第三,在教育教学空间建设上,构建数智驱动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链路一体化的教学创新体系。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全过程的育人环节来支撑,打造高速韧性的全链路教学技术环境底座。同时基于“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新生态打造多维的、全方位的一体化教学服务支撑和以数据为导向的多元综合教学评价体系支撑,有效避免了作坊式、项目制单个系统构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在科研创新空间、学科发展空间建设方面,不断促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有效供给:在科研层面,浙大旨在打造现实与虚拟互补的未来实验室,打造“计算+ 实验”的科研创新范式,打造“学术+ 技术”的学科交叉模式。学校旨在建立“一门户(研在浙大)”“四模块(计算、数据、工具、应用)”“八台柱(‘计算+’教授委员会)”的系统。最为关键的是,学校着力建设包括云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AI 计算平台和量子计算平台等在内的计算模块,助力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此外,还提供工具构造创新应用,搭建“找教授”服务平台、“学术人才”服务平台和“学术典藏”服务平台,方便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现阶段,“研在浙大2.0”将提供全程无障碍线上科研环境。浙大众筹是混合云利用公有云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探索混合云在高校教学科研场景中的应用模式,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引擎。在学科数据空间建设方面,聚焦汇总浙大特色数据库的基本信息、数据预览、规范引用以及网络共享等功能,已实现对生命科学类、哲学类等20 个数据库和79 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收录。
第五,探索建设全球发展空间,打造多元化的课程学习体验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青年共同体:2022年暑期,浙江大学首次面向全世界学生,用元宇宙的方式构造暑期学校。以课程开幕式举例,依托元宇宙元素和前沿数字技术赋能开幕式沉浸式体验,参会师生化身虚拟人,步入宽敞明亮的主会场,齐聚一堂,聆听致辞。会场四周设有展示廊和畅聊区,与会者或漫步参观,穿梭其间;或通过弹幕、私信、语音等方式以及鼓掌、挥手、比心、跳跃等动作,与新老朋友互动交流。此外,此次课程还汇聚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众多学者,凸显全球数字化课堂优势。新发展阶段,浙江大学将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应用支撑平台、用户服务体系、五大空间建设、生态战略提升等六大方面,继续深化数字化改革,进一步融合办学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建立全方位、全链路数字化改革教育环境,持续塑造新式办学空间。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创新教学体系
浙江大学以学在浙大、智慧教室、智云课堂、浙大钉为核心,以知识图谱为引擎,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组织和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化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实现了学习行为的实时分析和有效评价。
《高校信息化应用》:请您重点介绍一下教育教学空间中构建数智驱动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链路一体化的教学创新体系。
陈文智:数智驱动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链路一体化的教学创新体系具体工作包括六个方面(如图5 所示)。
图5 数智驱动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链路一体化的教学创新体系
一是以系统思维引领建设, 构筑数智驱动的K-CPS 技术框架模型。最核心的部分是通过知识图谱把智慧教室、教学平台以及云直播等联通起来,把教学、教务、教研、教室以及教材全部打通,使得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课程,参与各类课堂互动,还能实现跨班级的上课等。
二是创新育人模式,推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过程融合育人。数字化、一体化贯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式育人全过程。教学层面实现融合教学无边界触达,贯通一至四课堂,支持混合教学、VR/AR 教学、全息教学、同屏跨域课堂、元宇宙教学等创新实践。
三是夯实数字基建,提供高速韧性的全链路教学技术环境。建设弹性可扩展、百万级并发、亿级在线众筹式混合云,建设泛在高速教学专网、提供高速韧性网络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全球快速分发。
四是组织保障优化,提供多维全方位的一体化教学服务支撑。激励教学举措,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大规模实施;制定教学制度,保障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规范实施;构筑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师生融合教学信息素养。
五是完善教学评价,推动数据导向创新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覆盖学生、全覆盖教室、全覆盖课程的数字化建设,为过程性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六是众筹群智共建,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新生态。立足智云实验室、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教育) 等十余个研究机构,联合业界顶级软硬件企业、兄弟院校等40 余家,组建数据创新技术、智慧教育技术应用等10 余个实验室,构建分层、多维、网状的“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