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日。历史上的清华大学人才辈出,陈寅恪、王国维都曾是清华的老师。今天的清华大学同样是人才济济,既有科学家邓稼先、吴建平也有学术大家李学勤,更有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和胡锦涛。
凤凰卫视4月23日《皇牌大放送》,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吴建平:那个时候3万块钱是非常珍贵的
解说:在信息处于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不能想像如何离开了它,这个世界将如何运转,进入2011年一条新闻让全世界陷入焦虑,IP地址即将在“几个星期内用尽”,而任何计算机或者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IP地址,互联网业界对此早已有所预料,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吴小莉:当初互联网创建的时候是采用所谓的IPV4的协议,它所能够提供的IP地址大概有45亿个,创建者们认为这样一个天文数字根本是用不完的,但是没有想到国际互连网的发展迅猛,今天这个IP地址已经到了即将要用尽的境地。所以后来国际上又采用了新一代的网络的协议,也就是IPV6,它所能够提供的IP地址,被认为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的网络,是由清华大学的吴建平所带领的团队所建成的,回顾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吴建平这个人是绝对不能够被忽略的一个人,而展望新世纪的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吴建平同样地不能够被忽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40年前他和大多数的人一样,不知道网络为何物。
解说:1969年国际互联网诞生,吴建平当时不可能知道这条新闻,当年16岁的他跟随着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进入一家工厂做起了模具钳工。
吴建平(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初中三年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没学什么东西说实话,但是1969年到工厂做工人的时候,还决心要比以前初中高中的东西要补回来,带了好多的书去一边想当工人,一边还是要苦读一下初中、高中的课程,真花了不少时间去学习。
解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中国取消了高考,直到1971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凭借做工人时的几项发明创造,吴建平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就这样推荐加考试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师计算机专业学系。
吴建平:一上学的时候就赶上一边学文化课,一边去参与国家的第一代,这个国产计算机的研制,在我们上学期间没有听说过计算机网络,只是学计算机。
解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吴建平留校任教,他逐渐确立了这么一个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研制的设备,搭建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封锁高科技产品,吴建平他们拿不到任何网络技术,只能靠自己摸索,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1986年做成了清华第一代校园网,这时国内的一家大单位找上门来,希望帮助他们搭建一个通讯系统。
吴建平:就所有的设备他买,他提供钱买设备,除了设备以外,只给你三万块钱,你干不干,那我们就考虑半天还得干,第一桶金你得捞。你没有经费,当时我们也没有奖金,实际上这个三万块钱,主要还是用于这个工作。
解说:吴建平他们最终帮助这家单位建成了有12个节点的跨省系统,虽然经费只有区区3万块钱。
吴建平:3万块钱已经不错了,你没有别的项目可拿,哪像现在3万块钱没有人看得起,那个时候3万块钱就是非常珍贵的。
解说:1987年吴建平获得去加拿大学习的机会,正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互联网。
吴建平:我是比较震撼的是它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就是它已经连接了美国所有大学,所以到了国外以后我已经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以后就是亲自摸了这个互联网这个感觉,就是第一代互联网的感觉。
解说:在加拿大吴建平得以成为最早一批使用电子邮件的中国人。
吴建平:1987年底就收到一封邮件,就是我在国内的这个教授一个邮件,他的邮件他是通过德国的计算机发给我的,他说这个是当初就是过么发的第一个邮件,他转发给我的一个邮件,就是希望我能收到的话给他一个回复,我就给他一个回复,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邮件就通下来了。
解说:回国以后,吴建平协助把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引进到了中国,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就采用了吴建平他们设计的系统,来实现场馆之间的信息传递,到1993年中国开始规划建设国家教育网,跨国巨头IBM有意承揽这个项目。
吴建平:IBM愿意和中国教育部合作,这个教育网的所有费用,中国政府不要出一分钱,全部由IBM出,但是希望呢建好这个网的份额里面,就是IBM可以有一半的控制权,就是说我们有一半,中国的教育部有一半,所有的费用你不用管,都由IBM出,长期出。这个当初对我们打击很大。
解说:幸运的是教育部最终认为,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样由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提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项目建议书”,吴建平是主要起草人之一,1995年第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互联网建成了,而当时中国没有其他互联网可以提供服务。
吴建平:我记得就是过了一两天,报纸上等了这个中国电信,就是Cisco公司和中国电信签约,就是中国电信要买Cisco的设备来建一个全国的网,我们已经验收了它才开始建。所以早了这个电信部门一到两年时间。
解说:吴建平接下来又把目光转向了一下代互联网的发展问题,国际互联网原来一直采用的是“IPV4”通信协议,但是在此协议下的IP地址,预计将于2011年耗尽。
吴建平:这个地址要不够,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加入网络的人没有地址了,你没有地址就找不着他,你怎么找他,就找不着了。
解说:为了解决IPV4协议下的IP地址枯竭问题,国际互连网界公布了新一版的传输格式,叫做IPV6,它所提供容量几乎不可能穷尽。
吴建平:地球上我们常常说,每一个沙粒都有地址,做到这种地步,他认为这样的话肯定够了。
解说:国际上的现成模式是把过去的IPV4与IPV6并行,但吴建平却大胆选择了建设大规模的纯IPV6,2004年12月25日吴建平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ERNT2正式开通,这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其中向来被美国垄断的互联网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是由吴建平领导的团队研制的。
吴建平:这个路由器的研制,其实上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说你终于了解了互联网的,最关键的设备怎么做出来的,实际上是了解了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你这是一个里程碑,就是有了这一步以后,你才能往前走。
解说:2010年7月国际互连网协会给吴建平颁发了“乔纳森·波斯塔尔奖”,这是国际互连网界的最高荣誉,而吴建平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吴建平:其实我自己的这个经历30年,正好国家改革开放30年吻合,所以我们每一步能做的事情,和国家这个提供的条件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没有国家的这个大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做这些事情。
解说:吴建平与他的互联网项目,只是清华大学近年来所取得的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例。在战略高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清华人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如煤的燃烧多项技术,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系统化生物芯片,“清华一号”微笑卫星,和“纳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地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助推清华去实现它的伟大梦想,跻身世界第一大学之列。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