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作为中国科学院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决策层的“科学与社会”系列年度报告正式出版。“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包括《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这3个年度报告从科技界的角度,介绍和综述2001年世界科学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评述科学技术前沿与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对中国当前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进行重点介绍,并回顾中国10年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对其本质、内涵、识别、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进行理论探索。这些研究成果以全球的视野展现2001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阐发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展现科学技术在新世纪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3个系列年度报告将为国家提供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资料,并提交给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参阅,供高层科学决策参考。同时,为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了解科学技术对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意义,为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提供了一套有益的读本。
《科学发展报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年度科学总览性质的报告。《2002科学发展报告》从宏观的角度介绍和综述了2001年世界和中国科学的进展与发展趋势,评述了科学前沿与热点问题,反映了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和政府提出有关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建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为本年度报告所做的序言中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等数个方面,对2001年的世界科技发展进行了评述。报告共分8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收录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预测与展望;科学史专家董光璧先生通过历史的外推方法对21世纪,特别是对于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期限内的五十年世界与中国科学的发展作出的预测与展望;叶笃正、孙枢、张弥曼等著名科学家分别对全球变化科学、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进行的展望。第二部分《科学前沿介绍》评述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研究工作,介绍了当前国际科学若干前沿热点领域的发展态势。第三部分《2001年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反映了 9位中国科学家取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或获得国际奖励的研究工作。第四部分《科学热点评述》对2001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的科学热点问题如21世纪月球探测与开发利用,赤潮、水华的形成与对策,干细胞、克隆人及其伦理学问题,炭疽病的形成与防治等进行了分析和评述。第五部分《科技战略与政策》反映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战略部署,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欧盟21世纪的科技政策、发展战略以及重大科技计划。第六部分《中国科学发展概况》对国家科技计划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评述,对2001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作了回顾,并介绍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授奖情况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资助情况、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SCI收录我国论文与引证情况分析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情况。第七部分《科学家建议》发表了5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撰写的有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建议,其中有3篇是关于开发我国大西北的建议,1篇是有关我国化肥工业战略性调整的建议,1篇有关纳米科技的研究部署建议。第八部分《附录》收录了2001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名单等资料。
《高技术发展报告》在评述2001年世界高技术主要进展的同时,重点介绍材料和能源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促进中国材料和能源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全书共分六章,路甬祥院士在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的序言中,对20世纪技术创新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和高度概括,并分析技术创新的机制,展望新世纪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第一章《2001年高技术发展综述》对2001年高技术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第二章《材料技术新进展》选取了当前最活跃、前景最受关注的生物医学材料、航空材料、纳米技术、轻合金技术等材料技术领域,讨论和展望这些领域未来发展的前景;第三章《能源技术新进展》对化石能源的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新途径;第四章《技术预见与产业竞争力评价》对材料领域的技术预见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对中国高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第五章《材料、能源技术与社会》主要讨论材料与能源作为人类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质基础,它们对人类社会生活、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六章《专家论坛》收录路甬祥院士等有关专家对中国加入WTO之后高技术发展的前景及材料、能源技术未来发展的有关思考、建议与设想。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在中国10年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回顾中邀请了国内权威人士和有关政府领导就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科技教育、文化等作出了宏观描述,结合国际国内研究现状,依照中国特点,提出一整套设想和模型,对从1992年到2002年10年间,影响和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进行了背景分析,并初步拟定了6个大组、17个大类、39项要素组成的能力建设动态评价体系,在国内外尚束首次提出。该报告还从自然资源能力建设与生产、人力、社会、环境资本能力建设分类给予评价,并获得综合能力建设的变化曲线和走向曲线,同时进行了相关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政策性、宏观性、前瞻性的建议和远期规划要点。
背景材料请点击中国科学院网相关链接
(中科院办公厅供稿 《科学时报》段煦/图)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