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邬焕庆张景勇)面对黄土高原的一堆堆黄土,普通人或许只能联想起“水土流失”,但在刘东生院士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正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的他对黄土的评价颇高:“中国黄土高原的地质研究表明,黄土作为一种大陆积淀,与地球两极的冰盖及大洋沉积一样,都是新近地球环境变化的‘档案库’,黄土已成为认识全球变化的一把‘钥匙’。”
黄土是过去与现代地质过程的产物,刘东生对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数十年研究,为认识全球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观点,可能提供较极地冰芯和一般深海沉积时间更长、内容更为完整的、2200万年以来全球变化的记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和气候变化引人注目,世界各国的环境科学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气候变化,试图发现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一般认为,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在深海沉积物中保存最好,极地冰层也能够系统反映气候变化,只是覆盖的年代跨度不如深海沉积物。而同人类生存空间最为密切的陆相沉积物,因其连续性差、易受风化等特性而长期不受重视。以刘东生为首的中国科学家,独具慧眼,选取中国黄土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就在一个多月前,刘东生在美国洛杉矶被授予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大陆科学家。“泰勒环境奖”是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刘东生说,获得“泰勒环境奖”是很高的个人荣誉,但这项大奖应归功于进行中国黄土研究的所有科学工作者。(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