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了教育部科技委“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结果并颁奖。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
这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是:北京大学主持的“磁重联零点及其邻近磁场结构的卫星观测研究”;北京大学主持的“三苯氧胺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理”;北京邮电大学主持的“高速窄线宽可调谐的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及其关键制备工艺”;华东理工大学主持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南方医科大学主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晚期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南京大学主持的“银河系英仙臂距离的高精度测定”;上海交通大学主持的“井冈霉素的基因捕捉与组装合成”;西北工业大学主持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高效精密数字化冷工艺制造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中国农业大学主持的“植物响应低钾胁迫及钾高效性状表达的分子调控网络机理研究”;中南大学主持的“中国铝业升级的重大创新技术与基础理论”。
据悉,截至今年11月底,以高校教师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科学界顶级杂志《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达到了13篇,是历年来最高的。目前,在国家正式批准试点的6个国家实验室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3个。今年“973”计划项目依托教育部立项数为26项,比2005年多出4项;高校承担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06项,比2005年多4项。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