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科协在纪念成立5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内容涵盖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方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报告显示,公众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前3位分别为教师、医生和科学家。
公民科学素质有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比2003年的1.98%提高了0.27个百分点。调查结果亦显示,2007年了解科学术语的公民比例为18.4%;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为33.5%;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为6.9%;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59.4%。
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0%,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
另外,男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9%,女性具备的比例为1.6%。不同年龄公民的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也存在差异,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18~2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与文化程度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越高。
调查反映出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而乡村居民这一数字为1.0%。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9%,中部地区为1.8%,西部地区为1.3%。
医学与健康信息最受关注
调查显示,占84.7%的公民对医学与健康信息最感兴趣。其次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依次为: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经济学与社会发展、军事与国防、计算机与网络。公民对天文学与空间探索、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等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比例较低,均不足10%。
调查显示,在正规教育之外,我国公民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和报纸。其他渠道的选择依次为:广播、科学期刊、图书、因特网和一般杂志等;同时,我国有34.7%的公民也通过与人交谈来获取科技发展信息。
数据分析显示,对各类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程度高的公民、经常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和关注并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程度较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较高的公民主要通过因特网、科学期刊和图书来获取科学技术信息。
教师、医生、科学家成最崇尚职业
公民对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调查显示,教师、医生、科学家排在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前3位,工程师列第6位。而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调查表示,教师、科学家、医生、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3位,工程师列第5位;除教师、科学家、医生这3种职业外,我国公民认为声望最高的职业是法官,最希望子女是企业家或政府官员。
同时,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公民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表示支持。有78.7%的公民赞同“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观点;有64.1%的公民赞同“公民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支持,是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的观点;还有33.7%公民赞同“仅仅依靠技术创新就能使我国的经济更有竞争力”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的前提条件”时,有高达78.1%的公民选择“政府提倡或国家权威部门认可”。
科普设施建设基础薄弱
本次调查中对于“公民参观科技类场馆的比例”只有16.7%,参观过自然博物馆的比例只有13.9%,公众回答没有去过这类科普场所的原因中主要是“本地没有”,这说明我国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我国科普基础设施方面还是非常缺乏,需要大力发展。
背景资料
为了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监测评估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中国科普研究所(受中国科协委托)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继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之后,依托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及2001年建立起来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变化观测网”成功进行的第七次全国抽样调查。2007年的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岁至69岁成年公民。调查采用分层三阶段不等概率抽样,共发放问卷1008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59份。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方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
内容来源:中国科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