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科技发展面临八大挑战
2005-03-04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迄今我国共有81万人出国留学,近20万人回国,学成回国人数不到出国留学人数的1/4。


  挑战一:科技人才全球流动,高校面临高层次人才争夺困境

  在当前科技全球化以及国内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高校科技人才状况与国际人才竞争态势上看,人才问题仍将成为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

  1.高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是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全球化带来的主要挑战之一。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迄今我国共有81万人出国留学,近20万人回国,学成回国人数不到出国留学人数的1/4,特别是尖子人才回国的更少。

  2.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各创新执行主体之间激烈争夺。随着公立科研院所转制的深入,高校将面临着科研机构在高层次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而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更为旺盛。高校、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必然形成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

  3.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成为许多高校科研和教学管理面临的难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影响高校吸引高层次人才。


  挑战二:科研经费争夺激烈,高校科技活动缺乏稳定投入机制

  1.相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其它两个执行主体而言,高校科技研发经费偏低。我国2002年高校研发经费仅占总量的10.3%,为独立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38%,并且近年来这一比重仍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而美国、日本高校获得的研发经费分别占总量的14.9%和14.5%,英国更是高达21.4%。

  2.我国政府科技经费对高校投入力度相对较弱。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大学的比例一般在1/3以上,美国联邦政府投入在高校研发经费中所占比重最高时超过70%。而我国政府2002年提供的科技活动经费中,大学仅占17.7%。

  3.随着我国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企业对高校科技投入相对减少,也为高校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挑战。1999年企业资金占高校科技经费比例高达51.7%,但2000年这一比例迅速下降到33.2%,2001年、2002年也仅为36.2%。

  4.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也对我国高校科研资源的获得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例如我国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均属“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约束管制范围,这将使高校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取经费的渠道逐步减少并受到严格限制。


  挑战三:科技资源整合不足,高校科技创新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伴随现代科技发展综合化、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高校科技发展要实现重大发展,就必须具备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具备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能力。但目前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高校科技资源分割、力量过于分散、科研队伍整合困难、利用效率较低。2002年高校获得重大科技成果5640项,仅占全部成果的21.1%;“863”计划项目高校仅占21.2%,独立科研机构为高校的1.31倍;科技攻关项目独立科研机构承担的项目更是达到高校的2.6倍,高校仅占总数的8.7%。

  高校科技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我国科教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没有得到解决,高校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其蕴藏的潜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之二是国家对教育系统在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创新基地、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科建设发挥学科优势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挑战四: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阻碍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一直占有重要位置。2002年,高校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为27.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73.8亿元的37.7%。但从高校内部研发活动类型来说,应用研究占据了研发活动的主导地位,基础研究相对不足。2002年,高校研发经费中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为21.3%。全国高校系统科研人员全时投入当量中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同样远低于投入应用研究的比例。与此相比较,OECD国家高校的研发活动通常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如美国高校一直是美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基础研究经费在高校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在2/3以上;2000年联邦政府对高校研发经费的投入,73.6%用于基础研究,8.6%用于应用研究,7.8%用于试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界尤其是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挑战五: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限制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

  当今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80%,但我国“九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转让和专利出售薄弱。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1万项左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至15%,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现象。2002年中国高校技术转让和专利出售仅占全部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的13.2%,为独立科研机构的60%。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高校科研管理滞后。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发表论文数、鉴定成果数等指标,是高校科研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产业化前景,以及如何加强成果转化,关注不够。


  挑战六:科技工作定位不清,影响高校科技活动的平衡与优化

  1.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内的作用定位尚不够明确。高校与其他创新执行主体特别是与独立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尚未理清,未充分发挥两者的相对优势。

  2.高校科技系统内尚未形成层次清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调发展的科研结构。首先是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其次是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存在误区,忽视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挑战七:组织和管理体系滞后,制约高校科研效率的提高

  1.高校在科研组合方式及工作方式上缺乏创新,未能按需要进行调整、改革,致使高校难以承担现代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项目。

  2.高校科研管理方式滞后,高水平科研管理队伍缺乏,影响高校科技发展。

  3.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未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导致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和急功近利、浮躁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

  4.高校科技运行机制亟待创新,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中介机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挑战八:知识产权等法律意识淡薄,难以应对激烈竞争

  我国高校较为普遍地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不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在总量上远远低于企业。2002年3项专利申请量仅为企业的8.67%%。我国高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成果问世,但大多以论文论著、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形式发布,致使大量成果处在无知识产权保护的状态之下。以2002年为例,高校发表论文数是专利申请数的51倍,鉴定成果是专利授权数的3倍,获奖数是专利授权的1.7倍。同时很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规范,执行制度不严格,知识产权流失严重,对高校科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新闻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博士介绍,许多专家、有识之士在总结美国的强盛原因时都特别提到美国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特别是美国有一百二十多所很强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的科学研究或者说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力量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