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为期4天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对策论及其应用卫星会议”在青岛落幕。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像往常一样很快离开了会场,只留给大家一个孤独的背影。
一天前,在青岛一家酒店的国际会议厅里,纳什作为12名特邀专家,作了他在中国的第一场专题报告。尽管听众是来自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50余名当今对策论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纳什所讲也是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而且大会现场没有同声翻译,但纳什的报告还是吸引了不少记者赶来旁听。
纳什的报告定于8月16日10时45分开始,组委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2位作特邀专题报告的专家有11位都已将题目提交给了大会组委会,惟有纳什例外,直到作报告的前一刻,谁也不知道他要讲什么。
负责大会宣传的青岛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尹增刚很抱歉地告诉众多记者,他对此实在无能为力。他说,纳什12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也曾遭到记者包围,此后他给组委会发来E-mail明确表示他在青岛期间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8月12日晚上,纳什抵达青岛。次日组委会原本安排了他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院院士莱因哈德·泽尔腾与媒体记者有一个小时的见面会,也被纳什拒绝了。很多记者远道而来,已在此守候了3天,都没能跟他说上一句话。有记者得到组委会“照顾”,被安排与纳什同桌进餐,但准备的几个简单的问题也没能得到纳什的答复。尹增刚还告诉记者,遭到纳什“无情”拒绝的还不单单是媒体记者,青岛市政府邀请与会专家参加8月17日上午的青岛啤酒节开幕式,纳什也表示不参加。
对待媒体很“无情”的纳什对会议却很认真。青岛大学负责会议摄像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天纳什都是8点钟准时到会场,从不迟到和早退。8月16日的专题报告会同时让记者体会到了纳什对记者和对会议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纳什身着深色西装,还郑重地打上了领带。虽然没有向组委会提交论文题目,但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信箱,告诉大家,如果需要他的论文可以给他发E-mail索要。他的报告之后是另一位专家的报告,纳什一直坚持听完,然后走向坐在会场另一侧的妻子爱丽西亚,两人相携离去。
与会学者、厦门大学经管学院的董保民老师在听完了纳什的专题报道后告诉记者,他个人认为纳什此次报告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但他仍然是令人尊敬的,因为他一直在不停地奋斗和拼搏,非常勤奋和认真。他向记者讲述了会议期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小事:根据会议的安排,每天上午只有一个会场,是12位国际博弈论泰斗作特邀专题报告,下午则是其他与会代表在几个会场同时作报告。纳什会选择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像大学里上课的学生一样,一个会场一个会场地赶过去听。一天下午,他赶过去的时候,正好他想听的一个报告结束了。纳什焦急地问旁边的董保民:“怎么结束了?改时间了吗?”
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在听报告时,常常是国内的学者缺席较多,仅从这一点上说,包括纳什在内的许多国外学者就值得学习。国内一些学术会议就是变相的旅游,而这些国际知名的学者对待学术交流会议的态度则是非常认真严谨的。
他说,1994年病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曾说,从统计上说,任何数学家和科学家在66岁时,似乎已经不可能通过不断努力来为已有的成就锦上添花了,然而他仍在努力。时隔8年,纳什在学术上的成就有待学术界去认知和评判,但纳什对媒体的漠然和对学术会议的认真,体现的恰恰是一个科学家应该保持的理性的态度。
纳什简介:约翰·纳什博士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公认的天才数学家、博弈论的创始人。
纳什曾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宽容天才、爱惜天才的独特氛围中,在其师友及妻子的悉心照料帮助下,他奇迹般地痊愈,并登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台。他和他的妻子的传奇故事,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美丽心灵》,获得4项奥斯卡大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