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数学家何时学会“提问”
2002-08-22 记者 李斌 张景勇 邹声文

   “我国数学研究不必非得去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数学家应该提出自己的问题,多做些原创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一流数学大国。”

  将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木法指出,中国数学家要想出原创性成果,首先要学会“提问”,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

  我国在数学领域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体系,人才后备力量也相当雄厚,被视为潜在的数学大国。但潜在的数学大国如何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数学大国?许多专家与陈木法教授持相同观点:中国数学家当务之急是要在原创性上下功夫,在数学国王里开创更多的“中国学派”。

  大会主席吴文俊因开创数学机械化这一“中国学派”而享誉国际数学界。他在谈到我国数学研究中原创性不足的问题时,显得十分坦率:“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多。应该不断开创新的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我们研究。”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福安认为,原创性成果的缺乏正制约着我国成为真正的数学大国,“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跟踪研究的比较多,小的原创性成果有,但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原创性成果。”

  要提出新问题、开创“中国学派”,离不开数学大师。虽然我国已有不少年轻数学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他们中间还缺少像华罗庚、陈省身这样的数学大师。“作为数学大师,本人不仅应是好几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还要有长远眼光。”李福安认为,“我们现在有一些将才,但缺乏帅才。”

  现行的学术考核机制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很多数学家都在担忧,功利的东西正在损害科学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应该营造宽松的环境,放手让人研究。”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认为,“一些单位把论文发表数量与奖金、收入挂钩,导致很多人都去寻找讨巧的题目,回避原创性问题的研究,因为后者可能10年都出不了成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