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研经费不能成为“唐僧肉”
2006-05-29 胡迟

  据最新一期的《半月谈》报道,有限的科研经费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有的科研项目甚至成了某些科研人员的“圈钱”工具。

  文章指出,科研经费的浪费黑洞主要有三:一是“潜规则”下的“公关费”;二是“项目老板”好发财;三是吃喝拉撒都能报。

  在读完了记者的报道了,笔者不由感到胆战心惊。众所周知,科研工作承载着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划拨科研经费也是明显增长,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2006年科技投入要达到716亿元,还提出了今后五年重点发展的领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科研经费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占GDP的比例来说,还依然不高。

  但即便是这样,科研经费却依然成为了少数人眼中的“唐僧肉”,特别是身处科研体系的研究人员,如果不但不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己任,反而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都消耗到了“拉关系”、“争项目”上,很难想象,五年乃至10年之后的中国科技界,能否向公众与政府交出满意的答卷?

  在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的关键,在于一是“潜规则”作祟,,相当数量的课题组及科研人员将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课题申请环节,科研经费在拿到之前就先被“刮”了一层;二是经费花起来没监督,结果“专家教授”变成了身价上千万元,动辄一掷千金的“项目老板”,而他们对待资金的态度也变成了“课题经费无论如何都要分光,花光、糟蹋光的新“三光”了。

  说到底,科研花费成黑洞的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科研体制上,争取经费的程序有漏洞,花费经费的过程无监督,项目结束后的账目没审查,成为科研经费源源不断流失的“窟窿”。如果针对这些问题,相应采取措施,比如集中建设科研公用平台,以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实验环境部分替代资金拨付,最大限度地堵塞经费支出的漏洞。建立针对科研经费有效的监督,要求掌管大量科研经费科研行政部门,在资金分配方面透明化,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从科研经费捞现的可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