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光明日报:毕业论文还要继续试继续改
2010-06-01 光明日报

  2009年,四川大学推出毕业论文改革,实行“毕业论文多样化”,引起了教育界和学界的广为关注。如今毕业临近,改革境况如何?据报道,在试点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多名毕业生中仅有4人选择了新的毕业考核模式。

  毕业论文是否应该多样化,从小处说,关乎这种高校培养机制是否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真才实学;往大处说,则关乎整个国民教育体制的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不可不察。

  众所周知,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一般可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等。而毕业论文则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既称之为总结性的学术论文,则以长期的积累为前提。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先要写学年论文,逐步积累经验以后,才能在毕业之际水到渠成,撰写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而事实上,当前很多学校没有把学年论文当作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个途径或者工具。结果是,很多高校往往按照程序走过场,只要求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提交毕业论文。然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考试的时间。显然,这种机制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把写毕业论文“异化”成一个带有功利性的毕业方式,因而论文也就变成了“剪刀加浆糊式”的复制粘贴的体力活,抄袭之风愈演愈烈。

  从这个角度讲,四川大学拟把大学生平时的调查报告、刊发的文章、评论等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能减少、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这种大学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正是应对上述异化现象进行的改良措施。客观地说,试行论文制度多元化,根据学科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论文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论文制度,而是对传统论文形式的改造和修正。理论性和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应更看重论文,强调学术的严谨性,而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更应看重实践性的报告、设计等。所以,毕业考核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充分尊重知识形式的多样性。

  目前,高校毕业考核方面的弊端,与教育过程中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大学四年之后,一部分人选择就业,一部分人读研、从事研究工作,两个方向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传授的知识体系与技能的不同,而目前大学中职业教育和研究教育趋同现象却极为明显。在国人眼里,大学是神圣的知识殿堂,而不单纯是知识生产制度,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人把大学特别是本科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毕业考核的趋同性。实际上,本科生更应着重职业教育和实践性,由此强调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性,甚至取消某些学科和专业的传统论文形式,更为符合教育的自然分工。

  总之,制度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能一拥而上,毕其功于一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还要继续试,继续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