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农业大学31岁的80后李明洲,从副教授连升三级,一跃成为了二级教授,这在四川省内高校中十分罕见。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缘于他对猪肉的研究,为人类肥胖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5月27日四川新闻网)
刚过而立之年即破格越级评为二级教授,应该说是对现行高校教授职称评定“论资排辈”体制的飞跃性的突破。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副教授晋升教授一般需要5年的考核期。而从四级教授晋升到二级教授,虽没有年限上的限制,但学术上的考核却有很严格的标准。大多数教授还是需要很多年才能“熬”到二级。而李明洲的副教授职称是近两年才评的,未满5年。李明洲凭啥?凭的就是自己的科研实力。5月22日,李明洲作为第一作者的《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反响很大。不少医学界的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对人类肥胖的研究有突出贡献。李明洲的研究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而这,却是中国现行体制下许多已经评上教授或者研究员的科研人员所望尘莫及的!
无独有偶,四川农大不是高校职称评审打破“论资排辈”的最早的例子。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08级本科生刘路,经过自己的努力,作出了对拉齐姆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今年3月,刘路还读大四时被聘为中南大学“正教授”。刘路凭啥?就凭他对那个困扰了国际数理逻辑界多年Seetapun猜想的完美解答。如果按照体制内评职称的路数,刘路根本就入不了门。博士学位,科研论文,研究论著,工作年限等等,直接把刘路排斥在外了。但是,刘路有令很多教授汗颜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潜力,是他第一个解决了国际数理学界困扰多年难题,而不是中国大学里的某个已经是教授职称的老师。职称评审,按能力而不是按资历,刘路当之无愧!
多年来,中国高校职称评审严格按照一个量化指标来进行操作,然后进行细化打分,学位、论文、工龄、年龄、奖励、甚至职务等都纳入一个指标体系。这样实行的结果,是促使高校教师纷纷找关系发表一些毫无科研价值的论文论著,托熟人在教授职称评审时拉票。譬如最近发生在某地的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事件,武汉大学法学副教授打评委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下教授职称评审的弊端。其实,只要评审者拿得出公认的科研学术成果,唯学术至上,则这些弊端完全可以避免,甚至还能培育出一个人人研究学术,个个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而不会被当前职称评审中那种送钱物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弄得乌烟瘴气。中国高校的堕落,在很大的程度上说,是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病造成的。因为一旦评上教授,各种各样的好处接踵而来,而最本真的职责——学术研究,却被置之脑后。如此,高校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从何而来?
但愿李明洲、刘路不是中国高校中的个案,也期待中国教育部门认真反思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彻底打破“论资排辈”,让能者上,庸者下,造假者滚蛋,职称唯学术学问是从,则中国高校学术风气当为之一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