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换帅,原常务副校长董奇接替钟秉林成为新任校长。董奇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7月10日中国新闻网)
笔者认为,“四不”校长是对“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自觉规避和拒绝。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现实中许多校长恰恰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不仅把校长当做一种“官位”,更把“官位”的含金量发挥到顶点,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自我的利益来进行算计。在这样的立场上,董奇拒绝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疑值得尊重。
“四不”校长还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做什么的问题。简单地说,作为大学灵魂的校长应在“学术立校、教化树人”上下功夫,守护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弘扬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大学的官气多过学气,乱象丛生。正因为如此,“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的“四不”校长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教授谈起自己12年校长生涯只出过一本《大学工作》的专著时,没有底气不足,而是认为,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带研究生、搞研究成果,那就是与校长的“大学工作”背道而驰,除了不明职责地忙个焦头烂额,没有任何美妙可言。因此,做“四不”校长就是一种归位,对更多的大学校长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如果说大学是现代文明的航标灯,那么大学校长则应该是现代文明的守灯人。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对一所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从本质上说,那些热衷于调动行政资源为自我服务的校长,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规避“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四不”校长值得期待和崇尚。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