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光脚院士”承载的是公众期许
2014-04-25 新华网—光明日报

  近日网上的一张照片,让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火了”,在照片中,这位67岁的老人一袭黑衣,光脚穿着黑布鞋,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上,专心致志地低头念着讲稿。照片在网上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转发,网民们纷纷为李小文院士朴素的装束叫好,盛赞其俭朴的作风,将其比作武侠小说中的“扫地神僧”。

  按理说,对一名学者的评价本应着眼于其学术成就和教学水准,作为学者,只要在科研和教学上尽职尽责,是否节俭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光脚院士”的俭朴作风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共鸣,其带来的舆论反响甚至超过了中科院平时的各种科研突破,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这种不寻常的现象,折射出的是社会大众对当下学术界的“观感”——在人们眼中,这种艰苦朴素、一心向学的科研工作者不够多,而作风浮夸、学问不精的科研工作者却不算少。正是因为“光脚院士”这种朴素纯粹的典型太少见,人们才会对他如此推崇。

  学术界往往被喻为“净土”,但近些年来,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问题却让这片“净土”屡屡蒙尘。从贪污巨额科研经费中饱私囊的候选院士,到利用权力与金钱试图混进院士队伍的腐败官员,从不搞科研、不授课,却担任硕导、博导,沽名钓誉的“影子导师”,到明明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却凭空调至学术机构挂名的“清闲教授”,种种学术乱象一次次刷低了公众对学术界的认知,科研工作者的整体形象也因为一小撮“害群之马”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会如此推崇“光脚院士”,那个穿着布鞋作报告的身影,不仅是李小文院士一个人的形象,更是人们心底那个纯粹学术界的象征。

  中国素来有尊师重教、敬畏知识的良好传统,公众对于从事学术工作的学者、教授向来敬重有加,而身为学界翘楚的院士,更是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但近些年来,“专家”变成“砖家”,“院士评选”和“腐败”联系到了一起,学术界的公信力从“云端”跌落到了“地面”,而所有辛勤耕耘的治学者也因一小部分人的不端行为而蒙羞。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治学者群体本应为社会垂范,但今天,却鲜有“光脚院士”这样的人让公众真心赞许,这是整个学术界应当引以为戒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界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正本清源。只有对种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改革学术评估、人才晋升制度,才能真正重振科研工作队伍的公信力,还学术界一方“净土”。公众的要求,并非是让每个院士都穿着素衣布鞋上台讲课,一支治学有成,德才兼备的科研队伍,才是公众最真切的期许。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