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许智宏院士:中国转基因推广的困境
2014-10-15 赛先生

  转基因作物有一个重要的环境效益:可以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美国,过去10年里得益于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中国的情况也一样。在中国,棉花曾经是喷洒农药最严重的作物,但在种植转基因棉花后,杀虫剂的使用量已经下降了80%。

  中国每年消耗的农药和化肥,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耕地面积小于美国,但中国比美国更多地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中国的农业污染占了全国污染总量的一半。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科学家们还正在进行研发需要较少肥料的高效固氮作物,在未来肥料的使用也将会减少。

  实际上人们更应该担心未来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哪怕1摄氏度,主要农作物产量将至少下降10%。尽管一些作物会逐渐适应未来的气候,但适应的速度对人类来说太慢了。基因工程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极端天气条件的农作物,或让一些有潜力的野生物种,更好地为我们的未来生活服务。

  从目前看,总的来说,在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正在稳步向前,不过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怎样,转基因棉花还是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19世纪80年代末棉铃虫的危害使中国的棉花产量减少了一半,连杀虫剂都毫无作用。

  当时,美国科学家开发了Bt棉花来抵御害虫。孟山都公司试图将其技术以相当高的价格出售给中国,但是中国科学家们开展了自己的研究,之后中国有了自己的Bt棉花。

  现在中国超过80%的棉花是基于自己的生物技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生物技术,那么我们就会被外国公司控制,正如今天的印度。印度的棉花种植采用了美国的转基因技术,但没有自己的专利。这就是为什么它严重依赖美国公司。

  转基因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所以它在食品安全或环境安全等问题上,每进行一项新的试验,都必需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和评估,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讨论。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国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中国对转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国还要严苛。在美国,如果一个公司获得了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就等于被批准生产了。但在中国,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公司还需要获得其他各种文件,如品种审定证书,农作物种子管理许可证和经营执照,才能种植推广。业内人士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来评估整个过程。

  至于转基因粮食作物上的应用,仍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如何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取得转基因粮食经营执照,因为至今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已有的两个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和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的安全证书已经过期,但是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才能推动商业推广应用。

  一些国内种子公司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但是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浇灭他们的热情。如果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公司就不会继续推进,他们没有信心增加投入。要知道企业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转基因的管理法规可以很严格,但需要清晰。目前在中国,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

  作者介绍: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北京大学校长。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细胞培养及其遗传操作、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

  (本文根据《ShanghaiDaily》对许智宏的英文采访稿翻译改编而成。作者授权赛先生刊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