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9秒48是谁的极限? 科技在体育竞赛中运用惹争议
2009-08-18 科技日报 王小龙

  “鲨鱼皮”当为泳池“第一功臣”?

  如果说田径赛场上,博尔特的数秒飞奔像一颗惊天雷一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世界纪录的话,那么在泳池里破纪录的狂潮就更像是在放鞭炮。

  前段时间刚刚在罗马结束的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有媒体惊呼“本届比赛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一项项的纪录”,比赛进行两天就有11项世界纪录作古,到最后几乎所有项目的赛会纪录都被重新改写。而与频繁被打破的纪录更让人大跌眼镜的则是史上罕有的因泳衣破裂而导致的一起起“走光”事件。究其原因,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日渐流行的高科技泳衣——“鲨鱼皮”。

  同样也是借助聚氨酯技术,“鲨鱼皮”泳衣具有良好的伸缩性,第四代“鲨鱼皮”泳衣——LZR Racer的表面采用了超无缝的拼接技术,面料在重量极轻的前提下,还极为结实,能减少多达24%的水中阻力。研制该泳衣的Speedo公司甚至借助了NASA的风洞技术,用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动力学实验来测试面料效果。泳坛奇才菲尔普斯穿上它后也不由得感慨“感觉自己像一支被发射的火箭”。而也有运动员和教练气愤的表示“我感到十分失望,输掉比赛竟然是因为我们没有穿着合适的泳衣”。

  “同一起跑线”上的金牌才有意义

  看到罗马游泳锦标赛上如此多的选手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频繁打破世界纪录,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韩乔生不由得发出质疑:“这到底是人在比拼还是科技在比拼?”不少观众也发出了“现代体育比赛更像是一场科技竞赛”的感叹。并有人借此提出,“鲨鱼皮”等高科技体育装备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兴奋剂”,严重影响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应严令禁止。于是国际泳联决定重拳出击,宣布从2010年1月起,开始封杀“高科技泳衣”以期望让疯狂的泳坛恢复平静。

  但到了明年或许人们又会很快发现,虽然国际泳联对泳衣的材料、厚度、透水性,甚至尺寸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新的“科技大战”又将在天然纺织面料上“重燃战火”。虽然关于科技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人们还在争论不休,但应该公认的一点是:不是任何人套上“鲨鱼皮”都能成为菲尔普斯,也不是谁踏上蓝色跑道都可以成为博尔特。

  我们关注的应是怎样改变训练和运动方式以提高运动员本身的能力,以及如何让每个运动员都享受到高科技成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充分保证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而不是因为惧怕新技术而因噎废食。

  而其实自现代体育运动诞生以来,科技革新在捍卫竞赛公平公正上就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技也早已成为体育竞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并非某些媒体所宣称的那样“科技进入体育已成为体育的恶梦”、“‘鲨鱼皮’就是游泳界的‘核武器’”……

  男子百米9秒48的极限,不仅是人类身体的极限,也是人类科技水平的极限。这一极限,只有在两者同步提升的前提下才有突破的可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