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人大代表和专家就高校改变行政化管理模式建言
2010-03-04 解放日报 特派记者 谈燕 王海燕

  访谈嘉宾:

  秦绍德(人大代表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严诚忠(人大代表 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向社会公布,引发与会代表委员热议。

  记者:改变行政化管理模式,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秦绍德代表:首先要处理好政府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宏观管理上,如教育规划,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等等。学校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庸”,而是应该根据《高等教育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制定不同培养目标,采用不同培养方式,办出不同特色。

  记者:教改规划纲要提到“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对于“去行政化”这一命题,各界反响不一。

  严诚忠代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行政化管理机制;二是一些学校内部的管理也体现出行政化管理的趋势。如能淡化“官本位”体制带来的各种弊病,这对教育的繁荣,对人才的培养造就将具重要意义。

  秦绍德代表:要特别注意,不能混淆“行政化管理模式”与“学校正常的行政管理”两者的概念。没有有效的行政管理,大学是难以运行的。在大学里,有两种主要事务,对应两种权力,即学术事务、学术权力;行政事务、行政权力。我们要做的是让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人员各司其职,教授专注于治学,有义务对学术事务作出判断,集体行使学术权力;行政人员则要提供有效、快捷、专业化的服务,服务好教师、学生以及一线教学科研工作。

  认为行政人员必定少于教师,也是一种认识误区。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行政人员的数量要超过教学人员,还给教授配备了行政助手。之所以要有人数众多的行政人员,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从承担的行政事务中脱身开来,专心致志于学术事务。因此,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课题,是遵循大学学术运行和行政事务运行的规律,逐步建立起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记者:要破“去行政化”这个“题”,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关注?

  严诚忠代表:行政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它强调级别,强调以“上”为准;而大学组织结构的重心在基层,特别依赖于基层创新能量的释放,因而下层能量必须有其充分的释放空间。这个空间的营造,必须得到行政的大力支持。

  “去行政化”是一句口号,还是实际的指导原则,关键要看“放权”的程度,我认为要实施实质性的“放权”。如对大学的领导班子要“明责放权”。如可以先从专业设置与撤销开始,从审批制改为报备制,同时强化“教授治学”的教学改革与监督功能,鼓励与领导高校立足自身特长与历史传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构筑学科与专业特色。另外,变管控审批为“服务”,变“唯上”为“唯下”。大学组织中的权力作为一种行政力量,只有与专业权威不形成冲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认同并接纳,否则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高校行政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行政理念,而体现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摆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位置。

  【部长声音】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情况发布会上说: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文本中设计了要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我们特别强调,要改变目前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改用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正确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从学校内部说,也有行政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发挥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提出了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我们还特别强调,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建设,还要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这些都是要减少、淡化学校的行政化管理色彩,同时又要加强和完善管理。

  【场外连线】

  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余伟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某大学招聘人事处长,引来十多个教授应聘;一所大学引进“海归”,这名“海归”要求学校能提供一个行政职务,因为他觉得没有行政职务,就无法调动相关的资源。这也许只是个案,但却令人深思。目前一些高校学术弊病突出,争课题、抢资源的现象很多,原因之一就是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对学术活动的干预太严重,导致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影响了原有单纯的教学气氛。

  “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具体的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利益博弈,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期内从单方面去突破、去解决。要实现学术独立的目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就要从纯粹的教育规律出发,淡化行政色彩。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直接干预能少一些,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如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可以通过基金会等社会性机构来运作,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机构来调配资源。

  (解放日报北京3月3日专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