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航天专家张柏楠:科幻电影就像一项未来试验
2019-03-05 中国新闻网

  (两会访谈)航天专家张柏楠:科幻电影就像一项未来试验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专家张柏楠是个资深科幻迷。曾在受访中提及《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好莱坞科幻大片的他,这次要聊聊《流浪地球》。

  逾45亿元人民币票房,观众的高口碑,让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为2019年中国春节档最大赢家,也让不少中国民众关注太空探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以探索太空为本职工作的航天专家眼中,这部电影如何?

  “我觉得是个好电影。”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许多影迷眼中,极富想象力的情节是《流浪地球》的一大亮点。但“带着地球流浪”这一颇具浪漫色彩的设定,也被一些观众诟病“不够科学”。

  对于科幻片中的技术细节,从神舟一号开始便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张柏楠认为不必过于苛求。在他看来,科幻电影更多反映的是创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思考。“影片中的一些科学背景与现实科学理念确实有一些差距,但电影应该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

  随着科技进步,许多科幻电影中的“脑洞”已慢慢成为现实。3D全息投影、无人驾驶汽车、人脸手势识别等一些大屏幕上的奇观正走入日常生活。

  谈及科幻作品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张柏楠认为,科幻电影特别是科幻小说更像是在做一项未来试验——先假想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再围绕它来讨论研究人们应该怎么做。

  以《流浪地球》为例,他表示,影片讲述的故事本身是有科学背景的,即太阳系寿命有限,未来某一天太阳终将变成红巨星“吞掉”地球。所以就需要提出问题: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现在应该做什么?他进一步指出,这其实也正是载人航天的使命——解决未来人类到哪里去的问题。

  《流浪地球》的出现,缩小了中国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对于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航天技术来说,亦有距离需要追赶。

  张柏楠介绍说,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实现历史突破,共发射37次,发射次数位列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很多项目上还是空白。比如中国的空间站还处于待建状态,载人登月尚未实现。“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是航天大国,还不能说是强国,但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建成航天强国。”

  张柏楠透露,中国载人航天正按照国家计划持续往前推进,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步,即空间站工程研制。“现在研制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预计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载人登月何时实现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对此张柏楠表示,中国对于载人登月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我相信载人登月能够实现。”(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