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3月4日表示,科技奖项评选将加强推荐部门的责任,推荐部门不能只推荐不负责。如果推荐部门推荐的项目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次就会减少其推荐数量。此外,个人推荐也要承担责任。
近几年的两会上,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分子扎堆的科技和教育界别,改革科技评价体制,尤其是科技奖励办法,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不少委员达成一致共识:现行的科技奖励制度过于量化和物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11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的带领下,一些科技界别的委员奔赴湖北、甘肃等地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一份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报告,直指现行科研体制弊端。
陈小娅说,在全国政协的提议下,科技部出台了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减少数目,调整结构,提高质量。
从去年开始,减少数目和调整结构就落到了实处。陈小娅介绍,2012年度的国家科技三大奖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和发明,加大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比例,适当降低科技进步奖的比例:科技进步奖减少71项,减幅达25.1%,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占比则从24.3%提升到35.8%。在工作程序上也将更加完善,比如公示将从提名开始一直到评审结束。
陈小娅说,今年会继续加强公示,健全异议的处理。
不少项目评审的专家都遭遇过这样的问题:明明说的是闭门评审,可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泄露,被评审对象总会找到专家并进行“公关”。
“我们确实很头疼。”陈小娅说。据她所知,组织评奖的部门尽量想办法从程序上堵住这些漏洞,比如说,摇号选专家,进入评审期的专家要上交手机,可还是有一些信息会泄露。她表示,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会严肃处理。
针对地方和行业奖项繁多的状况,陈小娅说,对地方和行业设立的奖项,按照规定,是要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其原则是不能强制,只能指导。而奖励办对奖项不会照单全批,也是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她表示,科技部会导向一些科技含量很好的评奖,比如,以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先生命名的“周光召基金会地质科学奖”,希望借此引导更好的行业或者更高层次的民间奖。“这项工作正在在推进中。我们也不希望弄得太乱。”陈小娅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