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科院的“人才经”
2018-03-21 中国科学报

两会代表委员屡次聚焦人才话题,来自中科院的代表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中科院的“人才经”

  回顾今年两会,科技领域代表委员等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人才。

  两会期间先后关注报道了高校“挖人才”乱象,本土人才待遇低,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话题。

  采访中,记者深感人才市场之“乱”给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发展带来的困扰。

  为进一步探讨人才市场乱象话题,记者采访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科研系统的两会代表,以分享他们在引人、用人、留人中的感悟与经验。

  西部院所:需要政策倾斜

  甘肃,祖国的大西北。

  这里曾属于国家核工业、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曾是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圆梦之所。而如今,这里成了人才流失的“重灾区”。

  “西北地区正面临新一轮人才流失。”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1999年起,大学开始扩招,东部地区对科教人才的需求,造成了西部地区长达13年的人才“失血”。

  现如今,“双一流”建设让新一轮人才“失血”再度出现。“对用人单位来说,比起自己培养人才或从国外引进人才,从西部地区‘挖’人才显然是‘投产比’更高的做法。”王涛长叹一口气。

  在王涛看来,“失血”的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公平政策的“不公平”。“在国家项目申请、答辩中,西部承受着更重的经济、人力、信息等资源成本。在摆出‘公平竞争’的那一刻起,西部的先天劣势就让‘不公平’已然存在。”王涛说。

  两会期间,有记者在采访王涛时说:“现在所谓的‘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已经不存在了,留人就是要靠待遇。”这句话曾让王涛思考良久,最终他还是坚信科研奉献的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传承可以造就、培养和留住一批批科学家,如施雅风、高由禧、朱震、程国栋、秦大河……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对科研人员待遇问题不重视。王涛介绍,已经实施20多年的中科院“西部之光”计划为西部培养了大批人才;中科院兰州分院专门成立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开展科研工作;同时,研究所还提高了科研人员野外科考的补助支持力度。

  王涛建议,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科研院所应该在人才、项目、平台上有政策倾斜,在西部建立若干国家实验室、科学中心、创新中心等,以战略布局吸引人才。

  东北院所:让科研人员安心

  大连,东北地区的新一线城市。

  由于地处东北,这里也受到人才外流的影响。不过,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人才经”。

  今年1月份,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网站发布了“关于聘任冯亮等为‘张大煜学者’的通知”。依据通知,冯亮等5人被聘为大连化物所“张大煜优秀学者”,肖春雷等4人被聘为大连化物所“张大煜青年学者”,聘期均为5年。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杨学明向记者介绍起该所的人才政策时,便提到了上述人才支持计划。

  依据《大连化物所“张大煜学者”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该计划包括“张大煜杰出学者”“张大煜优秀学者”和“张大煜青年学者”,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次提供5年200万元、150万元、50万元不等的特殊岗位津贴。

  “大连化物所有一套体系,能够让所内的科研人员有一个管道获得更高支持的水平。”杨学明说。除了对“青年千人”等高端人才的支持之外,所里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工作做得好,都有机会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相应支持。

  这样的措施,让科研人员更加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因而,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出严重、吸引人才困难等问题,杨学明没有觉得所在研究所存在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出问题。他表示,研究所人员流动同样较大,大多是由于考核不理想、有更好机会或其他原因而离开的。

  “所内研究组长都要接受每两年一次的考核,采取末位淘汰制,压力是比较大的。当然对于一个研究机构来说,这样的考核还是有必要的。”杨学明坦言。对于刚刚进入研究所的年轻创新研究组组长,也有类似于国外大学tenure track(终身教职)制度的考核机制,入职5年后,如果通过考核,可正式进入正常的研究组长系列,否则要另谋发展。

  东南院所:守住科研“老字号”

  南京,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看上去,这里应该是最不愁人才的地方。可是,知名大学林立,中科院的科研院所还是需要在留住人才方面下一些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还记得七八年前的那轮人才流失潮。“那段时间,江苏省加大了对高校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所走了一些人,近几年才逐渐稳定下来。”沈仁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稳定下来,不仅是因为高校发展渐趋稳定,也得益于研究所自身的努力。回顾起过去的那轮“失血”,沈仁芳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守住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基础研究。

  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研究所分类改革过程中,南京土壤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首批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我们的发展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丢掉基础研究。现在南京土壤所之所以在学界有一定的地位,靠的也是过去打下来的基础研究的底子。”沈仁芳说。

  在沈仁芳看来,尽管如今提高待遇是很重要的留人要素,但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仍然是起作用的。

  “中科院的牌子很老,找我们做项目的人很多,就是因为认准了中科院的老牌子。”沈仁芳说。

  对于今后如何维持住这一品牌优势,沈仁芳的回答仍然是——守住基础研究,“作为中科院的研究所,我们要做基础研究,我们不做谁做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