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2009-09-04 科学时报 洪蔚/整理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农垦历史久,种植制度丰富。农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自然再生与经济再生交错在一起,有明显的地域性、严格的节律性、较长的周期性和生产上的不稳定性。从1950年起,农业区划就被列为国家农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文革”期间,农业上出现了不讲科学、“一刀切”的布局方式,以及掠夺性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等问题。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列为第一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979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领导开展此项工作。同年7月,国家农委以及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林业部等有关部委及部分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共100多人,展开《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研究、编写工作。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周立三等5人担任主编。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最终在对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述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证。

  该规划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了政策依据:明确提出我国农业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为我国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农业生产,特别是制止掠夺性经营方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继续抓紧粮食生产、调整农业布局与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提供了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示范作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发表,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为各省开展农业区划起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国先后参加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众。

  三是学术贡献:这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全面、系统地论述我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的专著,成为我国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的必读参考书,也是大专院校地理、农学等专业的教科书。

  1985年,《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5年以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农业区划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相关人员的思考。我国农业区划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立三为此撰写了《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农业区划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专著于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