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863计划扶持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发展纪实
2011-03-10 科技日报

  2010年11月16日下午,美国新奥尔良市会议中心。第36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现场,人头攒动。

  当代表天河团队领奖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举起“世界第一”的证书时,台下不分国籍,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这一天,863计划“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课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中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8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速度,一举夺魁,成为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同时,由曙光公司研制的“星云”高性能计算机名列第三。至此,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前三台超级计算机中有两台是中国制造的。

  当今世界,高性能计算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场比拼耐力、比拼实力、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计算竞赛中,“天河一号”的折桂,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实现了跨越,书写了“算盘王国”的新传奇。

  今天的成就并非偶然,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厚积薄发、常年积累的结果。自1990年,863计划调整研制目标,从智能机研究转为高性能计算机算起,至今已有21年。

  21年来,从最早的跟踪模仿到今天诸多关键技术实现零的突破。中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系统设计、芯片、通信、软件等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1年来,从最早的“玻璃房子”到今天国产品牌占据半壁江山。中国实现了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发展,构建了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一大批民族品牌在“与狼共舞”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市场垄断。

  21年来,从最早的“曲高和寡”到今天的普及应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在石油勘探、航天、气候、医药、金融、制造等众多行业发挥了卓越贡献,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一章 用自主创新实现全面突破

  国运昌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力强。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打破“玻璃房子”!——题记

  “打破玻璃房子”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勇攀高峰,可歌可泣的历史。

  从1953年1月我国成立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到今天,我国计算机科研人员已走过了50多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历程。其中,“玻璃房子”是科研工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起,我国的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民用行业急需一批高性能计算机。由于没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机,国家只能花巨资从国外进口设备。

  “我国进口高性能计算机过去一直受到原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阻挠和禁运,要么不允许出口,要么就是只出口已经相当过时的产品,同时还要附加许多关于使用方面的限制。”中科研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回忆说,“即使是机器卖给中国,也要把机器放在一个中国人不能入内的玻璃屋里接受他们的监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