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大气磅礴、充满魅力与震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所有音王集团的员工们为之欣慰和骄傲,因为他们为奥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
地处浙江东海之滨的宁波音王集团,是专业音响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000余名员工和18.5万平方米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是目前国际上音响器材制造业中产品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企业。
在奥运赛场比拼音质
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音视频信号系统,是奥运会重中之重的关键环节。音王集团为了迎接奥运、贡献奥运,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花了半年多时间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科技、高保真的音视频连接产品。奥运会开闭幕式及所有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向全世界观众转播用的监听音箱和音视频连接系统(包括线缆、接插件及周边设备等),由音王集团制造、安装,同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这是奥运史上中国制造的音视频连接系统第一次进入奥运盛会。
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的骄傲,因为音王集团证明了“中国制造”的伟大魅力——中国的产品,不但进入世界顶级体育盛会,而且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在场馆建设和奥运服务的各个领域,我们几乎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音响和电视转播器材方面,却几乎被洋品牌一统天下。然而,中国本土企业不甘人后。
“鸟巢”、“水立方”等30多个奥运场馆的现场音视频系统和电视转播系统,大都选用了欧洲、日本、美国的主机,然而要用电缆和插件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输入输出系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国外同类产品“牛”得很,全部配套报价近1亿元人民币。而音王的报价只有800多万元。
在最近国际市场行情看涨的情况下,音王一些产品的海外报价,已经上涨了20%以上,国际客商依然趋之若鹜。音王竞标的报价,是在确保正常合理和正当竞争的前提下,为北京奥运提供等同国际大牌品质、甚至超过国际大牌品质的产品。
比如在绿色环保方面,音王使用了无毒级PVC材料;内材的含铜量达到了4个9级;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音王更是让国外同行啧啧称奇。他们用国内独创、国际领先的技术,开发成功了音频隔离滤波器,成功地解决了因线路较长而使信号衰减失真这一世界音响界的难题。
音王之所以能够在这场特殊的竞逐中成竹在胸,是因为他们常年积累了这样的底气。公司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而且在10多年前就率先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得CCC、CE、ETL、TVU、UL等安全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通过了欧盟ROSH指令及美国的环保规定要求,使产品的生产标准与国际大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他们在科技和人才上的投入更是超过了许多国内外同行。比如,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全消声实验室和产品检测实验室,并正朝着建设国家级音响器材实验室的方向努力。音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祥贵说:我们能拿行业内唯一的由国家科技部所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声誉说话,我们更要拿硬梆梆的产品质量说话。
最终,音王不仅拿到了30多个奥运场馆的全部音视频连接系统,而且为奥运场馆提供了100多台监听音箱。
20岁草根企业收购40年国际大牌
在整体转让收购协议签字的那一刻,马立克(Malik)这位花甲之年的英国绅士禁不住热泪盈眶。
“‘录音大师’这个品牌,是我家族的光荣。”马立克哽咽着:“请原谅我的失态,我可是把最美丽的女儿嫁给了你呀……”
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业务接触,到合作中的深入了解;从看似不经意的相互试探,到涉及诸多细节的复杂谈判。终于,在2008年3月,不满20岁的中国音王全盘收购了已拥有40多年品牌历史、在国际专业音响器材界大名鼎鼎的英国“录音大师”(Studio Master)。
成立于1988年的音王公司,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如今已经成长为在国际市场上赫赫有名的集音响设备和相关演艺器材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国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音王的产品涵盖了电子、电声、舞台灯光、音频线缆、支架及接插件等八大系列,共4000余种,并能独立提供成套演艺设备,成为中国专业音响制造业中品种最多、配件最全、产线最长的企业。这在全球范围内,也堪称独一无二。
音王的这一竞争优势,产生了巨大的磁吸效应,包括“录音大师”在内的几乎全球大半以上的业内知名厂商,都与音王开展了业务合作,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欧洲地区,并保持了年销售3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3.49亿元。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20年前,音王还是一家小手工作坊,而“音王”作为一个音响器材的品牌使用,也不过仅仅十几年的历史。
说起音王等一批在宁波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办厂的优秀企业,该中心主任杨汉良颇多感慨:“音王等公司是宁波民营企业的缩影,它们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好时机,由于注重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它们抗风险能力强,因而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事实证明,宁波的发展动力,还是靠民企这一草根经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祥贵在基层政府的一个小部门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偶然的,为了帮助一个做音视频连接器生意亏损的朋友,他毅然从机关辞职,一头扎进商海里。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一个音视频连接器材的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
1988年8月,王祥贵在一间不足80平方米的闲置药库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连接器在音响器材中虽不起眼,却是十分关键的产品,在演艺和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广泛,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王祥贵知道了小小插头还可以挣外汇,源自始终想寻求“物美价廉”的美国SR公司,该公司给音王的第一笔订单就达15万美金。而真正打开他眼界的,则是他第一次走出去,也是中国音响器材生产商第一次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世界音响器材博览会。
1996年,王祥贵经一位台湾商人介绍,赶到拉斯维加斯参展。一种不服输的狠劲在胸中蒸腾。“中国的火箭能够上天,原子弹能够爆炸,为什么音响器材就不如人?在国内市场,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洋品牌几乎成了高品质的同义词。我就不信中国人造不出同样的东西来!”
回到国内,王祥贵把几乎全部积攒下来的资金都投在了科技研发和新产品线的拓展上。连接器、电线电缆、支架、喇叭、音箱、功放、调音台、光源、舞台集成……他像一个精明而行动迅速的建筑师,让音王的大厦一层一层地加高,终于研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质量和音色品质上足以与国际大牌叫板的专业音响器材。
音王在国际市场上唱响了中国旋律。在世界许多地方的电台、电视台,在诸多著名的演出场所或娱乐场所,在机场、商店、会议大厅等许许多多需要音乐、需要声音的地方,出自音王的“中国制造”,以纯正的还原,传递着人类心灵交流和享受的天籁之音。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