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造假 学界不容
德国部长照样官位学位一起丢
一向给人以严谨认真印象的德国人,对于学术造假,包括伪造学历、抄袭论文等行为,可谓“重拳出击”。不仅政府司法部门出台了严格的法律进行约束,德国学术界对于学术欺骗行为更是“零容忍”。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政界高官,一旦被爆出在学术上存在造假、欺骗行为,此人在相关领域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宣告结束。
以法约束学术不端
在德国,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作假等,不仅会受到各学术部门的纪律处分,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收受贿赂的教授要被判处3年半有期徒刑。德国的《学术头衔使用法》规定,在两种情况下学位将予以剥夺:一、发现学位论文有造假、抄袭等学术不规范的现象。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行为有悖道德准则。该法由各联邦州的法律部门负责实施。据德国媒体介绍,在德国进行学术欺骗,或者按照德国人的说法有“科研中的错误行为”,则触犯的司法条例不仅涉及民法,而且还有刑法。德国法律界及科研界的普遍看法是,学术腐败绝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事,由于其发生领域的特殊性,可能与许多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相关,因而必须以法律手段严加惩处。
几年前,德国曾爆出一起特大学术腐败案件。科隆检察机关公布了德国近100名涉嫌学术腐败的教授名单,指控他们收受4000至20000欧元不等的贿金,为不合格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提供方便。媒体甚至报道,有证据表明,在德国获得的博士中,每100名中至少有一到两名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
事实上,在严格的法律约束下,德国科研界普遍严格自律。即使在许多国家只被认为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一稿多投的现象,也被德国科研界视为学术造假。由此可见,科研自律意识已在德国科研人员脑海里深深扎根。这不仅与法律有关,还与各科研机构的相关严格要求有关。
互联网监督大显神通
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反学术造假网站“vroni-plag-wiki”,人们称它为反剽窃版维基百科。记者打开该网站网页看到,上面展示着许多被认定为存在不同程度剽窃行为的学术论文,作者和相似文章的名字赫然在列。该网站根据相似度百分比测算抄袭程度,然后公布。同时,学者如果认为自己的论文可能遭遇抄袭,也可以向该网站提出申诉,由专人进行核定。
前几年,德国涉及医学博士论文造假的丑闻不断。大量学术腐败事件催生了一系列专门检测学术论文抄袭的网络,以及一个新的职业——抄袭猎手,即专门查找学术造假的人。其中很多人就受雇于“Vroni-Plag”网站,这个网站在前几年德国“学术打假运动”中可谓“出尽风头”,由它公布的柏林夏洛蒂医学院等多校的90余篇医学博士论文存在造假嫌疑一事,轰动德国。在该网站公布的论文部分章节中,甚至存在通篇抄袭行为,而被抄袭论文的内容又与别的论文雷同,可谓连环造假。
默克尔“挥泪斩马谡”
2016年,时任德国国防部部长冯德莱恩被质疑1991年撰写的医学博士论文造假,在共计62页的正文中,27页的内容涉嫌抄袭,占比43.5%,其中5页抄袭内容超过75%,另有3页包含50%至75%的抄袭内容。Vroni-Prag网站指出,冯德莱恩的论文多处直接从别的文章中抄袭,既没有改动,也没有注明出处。最终,因调查委员会认定其论文“存在学术不当部分只占20%,且大多数情节不严重”,这位有着“默克尔接班人”之称的国防部长才勉强得以保留博士头衔。
但是冯德莱恩之前的几位部长同行就没有她那么好的运气了。2011年3月,时年39岁的联邦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为博士论文“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被迫放弃博士头衔,最终在各方压力下被迫黯然离职。当时古滕贝格是总理默克尔阵营里的新秀,在德国人气极高,很有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但媒体和学术界对这位风度翩翩的“政坛之星”不依不饶,古滕贝格被送绰号“谷歌贝格”,最终被迫辞职。
《南德意志报》曝光古滕贝格涉嫌抄袭后,虽然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但是民调显示,73%的德国民众对他的工作感到满意,72%的人希望他留任国防部长,可见古滕贝格的确深受民众喜欢。同时,联邦总理默克尔也公开表示袒护。然而,民众的包容和总理的袒护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激怒了学术界——由德国博士和博士生起草的一封致联邦总理的公开信,得到了6万多人的签名支持。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学术组织,如德意志科研协会、德意志科学委员会等,也纷纷表示抗议。德国反对党和媒体一再施压,要求古滕贝格下台。在各方的压力下,古滕贝格最终辞职。后来的审查表明,其论文有超过90%的页面存在抄袭问题,拜罗伊特大学撤销了其博士学位。
2012年年初,有人在网上匿名举报时任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万的论文有抄袭之嫌。经核对,人们发现沙万的整个论文中有许多地方是照搬他人的文章,而且没有注明出处。2013年2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位认证委员会经过全面调查取证,认定沙万1980年的博士论文存在隐瞒引文出处及剽窃问题,并正式决定取消沙万获得了33年之久的哲学博士学位。沙万成为两年来第三位栽倒在学术问题上的德国高官,另两位是古滕贝格和欧洲议会前副议长西尔瓦娜·科赫梅林。
德治法治双管齐下
“抄袭门”“学术造假”触及的是德国社会对丧失诚信的零忍容。对于其他行业的欺骗行为,德国人同样不能容忍。以体育为例,在世界杯足球赛上,葡萄牙巨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因为有欺诈行为,德国人对他的嘘声铺天盖地。葡萄牙人虽然球技高超,但经常用假摔为本队牟利,德国人对此普遍感到反感。
在政界,即使没有贪污受贿,政客们一旦被抓住“诚信有问题”,一般来说下台走人也是唯一选择。国防部前部长古滕贝格“抄袭门”曝光后,两万多名德国学者加入要求古滕贝格辞职的行列,并给默克尔寄去了联名信,抗议其留任决定。在国防部大楼外的铁栅栏上,几十双臭鞋挂在栏杆上,一张标语上写着“辞职=进步”。面对如此压力,古滕贝格再不辞职,恐怕连整个党派都要受连累,默克尔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近年来,为了避免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德国学界越发注重学术道德和品质的培养。德国各大学都在进行严格自律教育,他们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声明坚决抵制学术腐败现象。比如,汉诺威大学专门指定一位资深教授负责审查博士论文,一旦发现论文造假,就会立即交由有关调查委员会处理。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就特别规定,青年科研人员进入该会工作,首先要接受学术道德的特殊培训。研究人员要明白科研中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如何才能避免,如何确保自己始终坚持行为端正的科研活动。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上签字,承诺承担相应责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