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现在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最缺的是什么?是科学精神。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和源头,科学精神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更新和方法积累,而是内心的追求和升华。
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独立于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和功利得失的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主要包括: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怀疑、批判和创新精神;求实、求真和实证精神;尊重、宽容和协作精神;客观、严谨和理性精神等。
科学精神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处身立世的方式和态度,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广义的科学精神是指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自然、社会和自我以及真、善、美等精神产品的基本态度。科学精神通常是通过科学思想、方法、思维、理智所体现出来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精神的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精神更多的表现为人格上的特征,包括坚强的毅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对于独立与自治有强烈的需要,尊重别人且充分的自信;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并喜欢抽象思考;积极的心态和探索的欲望;不受外界影响,且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表达愿望;喜欢处理物质或抽象的问题而不注重人际关系;喜欢法制和秩序,但也敢于接受由矛盾、例外和无秩序产生的挑战。
社会公众也要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别能力,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大众媒体或微信等自媒体宣扬的科技成就,做出理智的判断。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会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包括了运用科学知识,具有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主编李志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