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是人为的因素——要发展就必须了解过去。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过去,就等于没有了记忆。没有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他的发展方向更无从谈起。”侯仁之说。
侯仁之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祖籍山东。1911年12月出生于河北枣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历任系主任兼校副教务长、城市和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及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
通过一位建筑大师的引荐,笔者终于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侯仁之先生联系上了。于是,怀揣敬仰,开始走近这位名震中外的百岁院士。
燕园是我事业孕育的摇篮
侯仁之,是1932年秋经保送投考燕京大学历史系的。“整个校园风景秀丽,光彩焕发,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侯仁之初入学的第一印象,他至今难忘。
侯仁之深感幸运的,是当时洪煨莲教授对于校园历史的研究,使他深受启发,一直影响到自己日后的研究方向。“正是洪老师关于校园历史的研究,引导我进行对于北京西北郊区历史上著名园林区的实地考察,进而又扩大到对整个北京地区开发过程的研究。”
顾颉刚教授也是侯仁之有幸受教的一位“启蒙”老师,“我留校做研究生,兼任顾老师的助手。”顾颉刚先生开设了一门“古迹文物调查实习”课,隔周带学生到选定的古建筑或重要古遗址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这对我是个极为难得的训练,也进一步启发了我对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兴趣。”
创立一个新学科
不久,洪煨莲教授发现侯仁之的学术兴趣已经从历史学转向历史地理学,于是,推荐侯仁之到英国利物浦大学专攻历史地理学。侯仁之从利物浦大学的达比教授那里豁然领悟到什么才是“历史地理学”。达比教授充分讲述了“今天的地理,明天就成为历史地理”,令他有茅塞顿开之感。
1945年8月15日,日寇战败投降。侯仁之立即被召回北平,参加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主持的复校委员会。
侯仁之坚持不懈从事科学研究的志愿,终于为他带来一个开辟视野、深入学习的好机会。“1946年8月,我经燕大保送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受教于达比教授,在理论与方法论上获益甚多,并且得以日后直接运用在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上。”
3年后,侯仁之学业终有所成,获得博士学位,立即启程,乘船漂洋过海回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