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3月7日,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随后,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会场内两位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和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则表示,大学生整体素质还是提高了的。
谈学生素质
研究生相当于中专生
综合素质比过去要好
崔向群:我们单位也是用人单位。总的感觉,毕业生质量在下滑。比如来的一些研究生,你会感觉到他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令人满意。
我觉得这是盲目扩招的结果。盲目扩招之后人家都不相信大专生和本科生,只相信研究生。而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陈丽芬:首先综合能力差,按道理大学毕业出来生活自理和跟人相处的能力应该是具备的。但现在毕业生与他人相处矛盾比较多。具体工作中,动手能力差。还有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差,不愿意接受高工作压力。
金征宇:优秀的人才总归就是那么一个比例,我认为很难说现在的就差了。
我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全国就招20万,今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727万和20万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现在的研究生每年大概有几十万,所以现在的研究生和那时候的本科生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我并不赞同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一个中专生,不能简单地这样类比。我觉得现在毕业生知识结构肯定比我们那时候要好。
缪协兴:大学生总体素质,还是在提高的,一代一代都在提高。我们对人的素质应该从更综合的角度来评价。
现在大学毕业生可能洗碗、洗衣服、独立应对生活的能力差点,吃苦耐劳精神可能比较少,但是他的计算机信息这些能力可以说肯定要强,再加上他综合性的能力比过去也更全面。他艺术、文化方面的能力肯定不会太差,钢琴、小提琴、古典音乐他都会来点。这也是不错的能力。
谈考研热
盲目考研是浪费生命
体制抬高了就业门槛
陈丽芬:我们企业需要有真正技能的人才,不一定要求那么高学历。现在不少毕业生,考不上研究生就复读,毕业一年也不去找工作。这是一种浪费,是对生命的浪费。有人中学毕业后上了两年中专,七年收入了80万。他当年同学念了本科、硕士,还在读书,花掉了15万。
崔向群:在发达国家,并不是本科毕业后都去读硕士、博士的。
陈丽芬:一般人的传统观念里好像子女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进入大学,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2014年春节,江阴城乡联动招聘会上,682家企业有35000个岗位虚席以待,而前来求职的人仅约10000名。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上大学,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一线工作,或者到了一线也稳定不下来,工作耐受力差、期望值过高,造成了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普工、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
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指高考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2012年全国“三本”招生约160万,如果将这部分学生改为接受职业教育,制造业的用工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金征宇:硕士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我们期待能有20%到30%的人真正适合于做研究,那样我们就觉得值了。研究生也有一个逐渐认识自身的过程,在读到博士、硕士期间才逐渐把人才分层。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国企用人设置一些门槛,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一些国企不顾自己效益,不顾人力资本是否被浪费,甚至把有多少硕士、博士当作炫耀的资本。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