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科研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及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2015-05-22 《现代远距离教育》

  二、开放大学科研现状分析

  开放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来,作为我国高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科研状况既与普通高校存在着共性问题,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现实生态。当前,开放大学在科研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科研工作重视不足,科研机制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电大一直以教学为主导,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较为突出,科研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一方面,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一般仅针对教学情况,对科研情况通常没有要求。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动因多是基于职称评聘的需要,一旦评上职称,科研活动则鲜有开展。并且,出于评职的需要,一些教师短期内突击发表论文,科研课题草草结项,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对教师的科研激励机制,对优质科研成果的重视力度不够,对于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教师未能开展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不仅影响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未能有效发挥其科研示范和带动作用,不利于学校整体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此外,科研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从学校到院系未能设立相关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所设的科研行政部门兼具科研管理和研究的双重职能,且研究工作一般也仅限于对远程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相比,地位较为边缘化,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科研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

  (二)科研队伍建设薄弱,实力不强

  科研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科研队伍的建设。由于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导致电大科研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较为薄弱。由于缺乏相关的校内研究机构作为支撑,在科研上尚未形成团队。通常都是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临时组成研究队伍,结构较为松散,缺乏长期的科研目标、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有效的基础条件保障以及团队文化建设。并且,这种临时性的松散组合由于科研方向分散,缺乏科研积累,未能形成科研合力,难以胜任大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领域较为单一,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电大的科研主要集中于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而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则较为薄弱。许多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几乎均为远程教育的内容,而针对其所任教的专业知识却鲜有文章发表。并且,所发表的一些远程教育论文内容分散,缺乏理论深度,难以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个人学术风格。对学科知识研究的不足,使得电大教师很难在本学科领域中获得认可并取得一席之地。这不仅不利于电大对外学术声誉的提高,而且在当前转型为开放大学的背景下,也留下了内涵式发展不足的隐忧。除学科研究较为薄弱外,电大科研工作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科研成果质量不高。从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主要发表于电大系统创办的刊物,而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则较少,且多集中于教育学领域。此外,所发表的论文总体而言创新性不足,质量不高,引用率和转载率较低,且多为电大系统内教师引用。在科研立项上,多为电大系统内部以及学会类的课题立项,且主要集中于教改类立项,有关学科领域的科研立项较少,而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的科研立项则更是屈指可数。

  (四)科研机会不多,科研经费有限

  电大科研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科研机会不多,科研经费有限。一些课题管理部门在发布课题公告时,往往将申报主体限定为普通高校,使电大失去了课题申报的机会。究其原因,除了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所受的关注度不高以外,电大自身的科研队伍建设薄弱,科研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条件较为有限,也使其难以承接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工作。此外,由于对电大科研产出的预期不高,企业一般很少将课题委托给电大进行研究。纵向课题来源的不足以及横向课题的缺乏,使得电大很难从外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加之对科研工作重视不足,学校对科研的投入相对有限,即便有时规定了课题经费的配比办法,但往往也会因外部课题资助的难以获得而使得内部资助落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