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应做好目标规划,确定团队建设的长、中、短期目标,并做好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在科研团队的形式上,可以采取固定团队和临时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将学科背景相近、研究方向相同的教师加以组合,建设成为年龄结构、学缘背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相对固定的科研团队,从而有利于凝聚科研方向,集聚科研积累,形成科研合力,实现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并能够胜任大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要求。此外,可以根据特定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将具有相关学科背景、专业技能、研究专长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成立临时科研团队,以适应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需求。当然,固定团队与临时团队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临时团队的成员经过多个研究项目的配合、协作,相互间的默契程度不断提高,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团队文化,并逐渐转变为人员组成较为固定的科研团队。此外,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科研团队建设,并逐步推动临时团队向固定团队的转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仅需要业务精良的研究人员,而且有赖于科研设备、经费等物质条件的保障。此外,良好的团队文化、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团队创造力、提升团队科研绩效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科研团队的绩效考核上,应做到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并重,鼓励科研参与,引导团队成员追求团队产出的最大化,并注重未来导向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应加强基于网络的虚拟科研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信息捕捉快速、人员组合灵活适当、科研设备利用高效等优势。
(五)促进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
学科科研较为薄弱是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也是制约开放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教师专注于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而有关学科研究则少有问津。一些教师在职称评定时,所发表的论文几乎全部为教改类的文章,而有关所参评学科的专业文章则尤为稀少,甚至一篇皆无。如此情形,不仅制约了开放大学科研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应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促进开放大学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加强机构建设,结合学校的学科布局,设立若干由专兼职研究人员所组成的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其次,实行学术带头人制度,根据学科科研实绩,选拔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并逐步建立起各学科的学术梯队。为激励学术创新、不断提升学科科研水平,在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上,应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再次,为弥补开放大学学科科研经验的不足,可加强与普通高校的科研合作,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研基地建设,并通过派遣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学科科研水平。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最后,建立起对学科科研情况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在职称评定上,规定参评成果中学科科研成果应达到一定的比例;在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上,对学科科研情况亦作出相应的要求。
总之,开放大学科研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此过程中,要本着“立足优势,拓展范围”的原则,既要保持在既有的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优势,同时又要积极拓展学科领域研究的范围和水平。此外,要完善科研与教学的联动机制,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