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
中国科技闯出自己的路(辉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7年6月13日,“蛟龙”号完成下潜后回到“向阳红09”船甲板。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王泗江摄 (新华社发)
8名在美国打拼的哈佛博士后先后回到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崭新的平台上挑战前沿科研领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2017年5月10日,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获得成功。图为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
朱 夏摄(新华社发)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地处四川南部地底2400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组的研究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该实验组利用在空气中提纯的惰性元素氙作为探测媒介来寻找暗物质。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展出的中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
新华社记者 李 然摄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将其视为“第一生产力”,进而定义为“第一动力”。科技体制改革蹄疾步稳,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科技发明创造所带来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近年来,“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夺冠、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