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宣布,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在全国强制使用。此举能否推动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步入正轨,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器官移植正处在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性的关键时刻,我们有信心使其重获新生。”不久前,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该系统上线前的准备进行研讨时如是说。
中国在改变
2012年年底,一张中国器官移植医生在手术室向一名17岁花季少女的遗体集体鞠躬致敬的照片,在网络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媒称,“中国在改变”。
黄洁夫是这台手术的主刀者之一。对于该照片传递出的“改变”信号,他解释说:中国器官移植的未来,不在刑场上,而在医院里。
在中国,过去器官移植主要依赖死囚已是公开的“秘密”。围绕死囚展开的器官争夺与买卖现象,更是成了卫生系统长期难以根除的“毒瘤”。
黄洁夫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病人有器官移植需求,其中约30万人符合移植手术要求,终能如愿的仅约1万人。在这幸运的1万人当中,究竟有多少器官来自死囚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不过,改变正在发生。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介绍说,截至2013年7月8日,我国已实现918例公民自愿捐献,捐献大器官2495个,比例从3年前的几乎为零提高到目前的15%。
“能否建成一个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的公民器官自愿捐献与分配体系,决定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生死存亡。”黄洁夫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