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教育科研服务的新使命
2016-10-20 中国教育报

  ■田慧生

CFP供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全国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战线要用高质量的教育科研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工作,引领和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发表重要讲话。

  结合教育科研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师节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要求,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又一篇加强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文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进一步阐释了教育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提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这次他再次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时代越是向前,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作用就愈加凸显。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我国基础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我国共有中小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生数量超过1.8亿人。这一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是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基教强则国家兴”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典型经验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固本强基,切实把基础教育办好。

  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师节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于“培养什么人”,他要求广大中小学生自觉加强道德养成、坚定求知奋进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锻造顽强意志品质,“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关于“怎样培养人”,他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论断为解答教育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进一步强调了教师的崇高使命和“四个引路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对教师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发展做出重要论述。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14年教师节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他就对教师提出了“四有”的要求,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这次讲话中,他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需要一批好老师”。他特别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指导性强,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项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也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立德树人是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他指出,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仰坚定、遵纪守法、品行高尚的人,培养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的人。

  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促进教育公平事关国之基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于区域和历史原因,我国教育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距,教育公平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的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指数为79.16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76.34分,各学段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呈东、中、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贫困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障少年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助,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让教育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办好基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这是对新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诠释。学校要担负起育人的主体责任,既要对学生负责,又要对学生家庭和社会负责。家长要担负起育人的协同责任,尊重学校的教育安排,尊重老师的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社会要担负起育人的支持责任,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推动形成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三位一体教育发展格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机制既是教育治理的内涵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治理的根本路径。

  培养造就具有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将教师的崇高地位和光荣使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构筑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切实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研制出台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让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源源不断涌现;进一步优化教师管理服务,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选聘和任用制度,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既要加大重视支持力度,又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和治理办法,提高效能和服务水平;从学校和课堂教学层面,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和考试评价机制,提高治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以高质量教育科研服务落实好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全国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战线要用高质量的教育科研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工作,引领和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第一,加强学习研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办好基础教育的重要论述,着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研究,认真提炼紧扣时代主题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针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积极主动研究教育公平、教师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内的教育智库要自觉担当,进行前瞻性、预测性和战略性研究,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为国家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注重实践指导,积极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与研究。

  理论的发展、政策的实施,必须经受住实践的检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也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一方面,要加强对基础教育一线的调研指导,深化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改革实验和改革试点的跟踪指导,针对实验试点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主动承担科学论证、客观评估、业务指导工作,总结提升和推广经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建立了杭州下城等19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若干所实验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成为区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亮点,为进一步深化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成功案例和实践支撑。

  第四,创新督导机制,持续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研究和实施。

  当前,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新的诉求,尤其在“管办评分离”政策出台后,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科研系统具有专业优势,能够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情况做出科学诊断。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提供专业引领。

  第五,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做好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工作。

  要积极开展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宣传解读,主动释疑解惑,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积极关注教育热点、难点、敏感问题,研判社会舆情,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及时发声,疏导公众情绪。深入开展教育舆情研究,定期发布教育舆情监测报告,不断提升把握舆情、驾驭舆情、妥善处理舆情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