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嫦娥一号”完美“答卷”令各国科学家惊叹
2010-06-09 科学时报 张巧玲

  质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和月球标准基础地图、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独特的近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数据……

  从2007年顺利升空至今,“嫦娥一号”一直是一颗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而随着各项科学探测数据和成果陆续出炉,各国科学家对“嫦娥一号”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

  6月3日,世界各国航天局代表、国际月球探测项目专家等,趁首届世界月球会议在北京召开的契机,专程来到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一睹“嫦娥一号”各项科学成果的风采。

  “‘嫦娥一号’的科学研究成果必将为世界各国后续的月球探测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欧空局秘书长、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伯纳德·福音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天,国家天文台和地面应用系统给每位到访参观的各国代表赠送了一套“嫦娥一号”科学探测数据刻录光盘。

  “这份礼物很重要,意义特殊!”伯纳德·福音手持光盘对记者说。

  “嫦娥一号”交上完美“答卷”

  6月3日,置于地面应用系统运控中心的一台会发光的月球仪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这是中国自己的月球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2003年,中国探月工程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时,他们曾使用美国的月球高程数据做了一个月球仪作为礼品。由此,李春来有了一个心结:“我们一定要用‘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做一个中国自己的月球仪。”

  现在,这个心结终于被打开。

  “这是利用‘嫦娥一号’获取的全月球CCD图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经融合处理后制作而成的,所以它既能清晰地展现构造纹理信息,又能表达月表的地形起状况。”李春来介绍,为了做这个月球仪,他们花了大半年时间。

  “月球仪只是‘嫦娥一号’部分科学数据研究成果的一个形象展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围绕“嫦娥一号”全球性、总体性、综合性探测月球全貌和四个科学目标,地面应用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对“嫦娥一号”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获取的约1.37TB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研究后,目前已获得4.2TB月球数据产品和科学成果。

  一是利用CCD立体相机获得的313轨南北纬70°以内和276轨极区的图像数据,综合589轨的数据制作出迄今为止国际上变形程度最低、位置精度最高、图像色调最一致和空间覆盖最完整的全月球影像图,将成为新的月球“标准像”——月球基础地图。

  二是利用激光高度计获得的约912万个月表测高数据,做了分辨率为3公里左右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同时利用覆盖全月球的“嫦娥一号”立体相机三线阵CCD数据,解算了全月球的地形数据,制作了全月球500米分辨率的三维数字地形产品。这是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三维地形数据。

  三是利用伽马射线谱仪获取的1103轨有效探测数据,获得了铀、钍、钾的全月球含量分布图和另外5种元素的局部含量分布。

  四是在太阳活动比较强烈达到A1级的背景下,利用X射线谱仪获得了月球局部地区镁、铝和硅的含量与分布图。

  五是利用干涉成像光谱仪共获得的706轨有效探测数据,目前已获得月表覆盖范围32个谱段的光谱分布图。汇集综合伽马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和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探测数据,研制出全月球的主要矿物和主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图。

  六是利用微波辐射计共获取的1690轨探测数据,获取全月球4频段月表微波辐射亮温数据,目前已处理得到全月球不同光照条件的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初步反演出全月球土壤层的电磁特征、月壤层厚度并估算月壤层中氦-3的资源量。

  七是利用携带的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对月球轨道空间环境进行了探测,获得近月球行星际空间、月球尾迹区、地球磁鞘和地球磁尾区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的成分、能谱、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发现太阳风离子的反射现象和月球的日夜交界面太阳风离子的加速特征。

  “截至目前,‘嫦娥一号’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该说交出了比较完美的答卷。”欧阳自远说。

  参观国家天文台和地面应用系统后,伯纳德·福音在评价“嫦娥一号”的科学成果时表示:“能亲眼看到‘嫦娥一号’完成了如此漂亮的全月图,还有激光高度计等一系列有效载荷的的科学数据研究成果,确实让人很震惊。”

  伯纳德·福音还说,这些科学数据对开展下一步月球探测工作,如寻找月球上可能被使用的资源以及将来选择着陆区域等有重要意义。

  国际行星学会主席Steve Durst也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嫦娥一号”的科学成果很全面,“这些数据将为以后的工作,如‘嫦娥二号’等作准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