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底气以科研服务社会
“松绑添力”点燃科研创新星火
国内货车空载率高达40%,而欧美发达国家不到10%,车货信息没有精准匹配是“病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夏良才带队直击痛点,构建工程材料全程供应链管理平台,使珠海京裕物流公司货车空载率降到20%,让这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提升66.6%。
今年,京裕物流母公司广州京建物流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签订100万元的合同,希望借力学校把货车空载率下降到10%。这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利用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校近年来紧扣产业需求,激励教职工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用科研成果破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痛点”,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原来科技成果转化后,教师收益仅30%,学校还要收取管理费,很多教师就私下与企业合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朱小平介绍说,该校围绕“人、财、物”等影响和制约科研工作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投身产学研的动力与活力。
今年,该校出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成果完成人不但可获得专利技术转让收益的80%,还可以获得学校10%的奖励。为了给热心科技研发的教师配足“弹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门拿出1000万元支持教师搞科研。
导向明,自然效果不同。学校李广科研团队更上一层楼,连续将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转让给企业。专利转让既让李广获得转让费,又成为他职称评定“加分项”。“新政策让教师取得更多合理回报,而且简化了科研经费报销等一系列手续。”该校移动应用开发中心主任何拥军认为,这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为让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并不断完善与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相关的配套政策。科研岗位教师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工作为主,承担少量教学任务。该校教师陈炳初原来教学工作量为200个课时,现在只需80个课时,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
除保证科研岗位教师有充分科研时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还帮助他们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刚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时,很多企业质疑教师服务能力。”在朱小平看来,这是由于原来不少教师做科研时大多是“单兵作战”,缺乏团队支持,科研开发能力较弱,影响科研产出效率。
“一个人做研发时天天被企业跟在后面催,毕竟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陈炳初曾给珠海伊万有限公司研制示波器,由于他不太擅长一些知识技能,致使项目进展缓慢。吃了苦头的陈炳初在学校支持下,组建了一个5人的科研团队,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协作”。由于研发力量加强,在约定时间内,陈炳初团队成功为珠海因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电力计算器。
为无缝对接珠海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成立校企交流合作处,主动对接地域经济发展。今年年初,院长李龙图带队到三一海洋重工、珠海港集团等处调研。当时,珠海港集团大型机械设备主要以柴油为动力能源,不仅油耗高,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他们希望利用电等清洁能源进行辅助性优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接到任务后,陈炳初带领团队与企业洽谈,明确企业需求,并在今年8月初开展了初步实验。
据了解,近三年,学校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已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00多万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