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强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2.52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态系复苏极其缓慢,先后持续了近100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15日出版的《自然·地学》上。
本次大灭绝事件使得地球上仅约10%的生物侥幸存活。目前,国际地学界关于生命是如何从这次大灾难中复苏的观点不一。陈中强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迈克尔·本顿教授,对最近有关生物在大灾难之后复苏的报道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对他们获取的地质记录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研究结论。
生物大灭绝是由一些灾难性事件,如全球变暖、酸雨、海洋酸化、缺氧等对地球生态系的冲击引起的。其中,一些灾难事件在随后的五六百万年中不断重复出现。虽然一些演化较快的生物(如菊石类)能在大灭绝之后迅速繁盛,但是生物灭绝仍在继续,并持续到中三叠世。从早三叠世起,生态系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结构逐步重建,一直到中三叠世,也就是大灾难之后的800—900万年后,才恢复其原来的稳定结构。
“此时的地球生命也完全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并出现了大量新物种,它们大多延续至今。”陈中强说,“本次生物复苏进行得相当缓慢,它带给我们地球的正面影响就是重新调整了生态系结构和演化方向,催生了现代海洋生态系的雏形,促进了一些全新生物类群的出现,如海洋底栖爬行类、陆地上的四足动物,甚至包括恐龙的最终出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