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团队成功地实现了两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何晓顺介绍,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在传统器官移植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
何晓顺大胆假设,如果在移植过程中始终保持器官的血液供应,器官就能以最鲜活的状态移植给患者,上述难题将迎刃而解。最大的困难在于:肝脏离体后,谁来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血液供应?
围绕这一难题,何晓顺团队从数年前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该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为器官提供血液,从而提高器官功能。其过程是: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5年来,何晓顺团队在大动物身上进行了近百例移植实验,并获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记者获悉,未来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器官的移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