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北京天气阴霾。上午10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显示:车公庄监测站PM2.5小时浓度数为:163微克/立方米。
“比起前一阵子,这个数据意味着北京的污染物浓度还是不容乐观。”准备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说。
PM2.5,即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因吸附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和细菌等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就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但最近半年这个术语才广为人知。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的天时常被雾霾笼罩。情况最严重时造成飞机无法顺利起降、高速公路关闭,因空气污染而入院的呼吸道病人也明显增多。
然而,官方此前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公众的感受产生了距离。随着去年12月4日美国大使馆发布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为522,超出污染物最严重等级后,PM2.5问题更是引发了海内外广泛关注。
今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专门谈到了环境问题。他说,PM2.5的问题反映了群众对环境质量、蓝天白云的新要求。我们的监测标准要逐步与国际接轨,监测的结果要与群众的感受相一致。
温家宝坦言:去年我们各项工作指标完成得都比较好,但是在节能减排这个重要指标上完成得不够好。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相当艰巨,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实际上,政府在改善环境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去年年底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环保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监测的时间表,根据这张表,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将率先开展PM2.5监测,到2016年将推广到全国,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末,中国将全面铺开对PM2.5的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我们及时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对公众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针对不同的空气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就在2月29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其中将把PM2.5的含量纳入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认为,在两会召开前公布这个标准,除了出于改善环境的目的之外,还有及时回应民意、听取意见的意义。
相比于PM2.5的监测和公布,排放控制和综合治理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陈仲强指出,PM2.5污染主要源于扬尘和燃烧后物质,如燃煤、汽车尾气等。在大力扶持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下,实现控制排放的目标涉及调整产业结构甚至经济结构,艰难而复杂,发达国家的治理基本上也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我们烧的东西太多了,”全国人大代表、首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耗量以及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都在剧增;2011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这样的燃烧,怎么能不产生巨大的排放?”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降低PM2.5浓度,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步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和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等。
致公党中央专门为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份关于积极应对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提案。提案建议应重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并指出“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将有更多代表委员关注这粒小微尘。正如朱继民说的那样,PM2.5看上去是个环境问题,实际上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