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夏军召集5位在研“973”气候变化类项目首席科学家,以项目带头人身份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展开研讨,业内多位院士和专家同时应邀参与互动讨论。
近两年,中国乃至全球多个地方出现超乎寻常的冷冬现象,让不少人产生疑惑:不是全球变暖吗?怎么会这么冷,难道又变冷了?
“气候变化是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点不容置疑。”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强调。
西北干旱区是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区之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通过对过去50年监测数据的分析,认为西北干旱区在最近30年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
陈亚宁表示,西北干旱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显著增温。以北疆地区为例,年平均最低气温已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零下升到目前的零上。气温上升加速了山区冰川融化,同时也加大了荒漠区土壤水分的蒸散损耗,生态问题已凸显出来。
同时,水利部水文局副总工刘志雨认为,南方江河径流量虽变化不显著,但总体呈减少态势。另外,极端洪涝事件强度频次呈增加态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引起洪水形态发生变化,并改变降雨时空分布和洪涝时间。
“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二氧化碳在大气内引起变化,各种自然因素忽消忽涨,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所导致的继续增温状况没有变化,只是会有年代尺度事件的叠加,比如大家感受到的冷冬现象就是一例。”丁一汇说。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说:“所幸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目前国内各种极端事件没有超过近600年的平均记录,水灾和旱灾都没有超过。”
“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很多,但有几个方面的变化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说,“比如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一至两毫米,由此带来沿海地区防洪标准的提高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到底占比多少?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的答复是:降雨量越大的地区,相对而言,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例越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