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余晓洁)作为清洁能源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人造太阳”研究进展如何?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9日表示,该院在建的我国新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建成后,等离子体参数将大幅度提高到近堆芯水平,温度将超过1亿度。
国内现有托卡马克装置已实现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最高达5500万度。“在高密度条件下,当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亿度以上,可使数目可观的粒子具有足够动能克服原子核间斥力而实现核聚变反应,产生可观的聚变能。为具备开展堆芯等离子体研究的条件,我国科学家正努力进军1亿度!”段旭如说。
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原子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指通过可控热核聚变的方式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可控热核聚变需要三大条件:1亿度以上的高温、长时间约束在有限的空间中、足够高的密度。
段旭如介绍,正因为技术挑战巨大,一国之力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欧盟、中国、日本、美国等多方正在共同推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也称“人造太阳”计划。目标是演示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其顺利实施是未来核聚变能发展和应用的关键。
根据协议,中国对ITER的贡献比例约10%。段旭如表示,近10年来,通过参与ITER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可控热核聚变领域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聚变界在参加ITER建设的同时,正组织力量对聚变堆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