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入占比与美相当,但总额差别巨大——
朱日祥:基础研究亟待民间资本“加盟”
“我认为需要有一些政策的引导,让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研究。”在3月6日的科技界联组会议上,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朱日祥委员发言探讨基础研究的发展,最后他郑重提出这条建议。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研究,这几天在科技界的讨论中被多次提及。实际上,在朱日祥被确定为联组会的发言人选之后,他组内的多位委员都找到他,希望他能在发言里“提一下这个事”。
结构有问题,民间资本投入不足
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但它又存在周期长、难度大、高风险等现实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基础研究的投入一直是科学家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少委员认为,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中科院院士饶子和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徐世杰委员等都曾多次呼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如何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基础研究,一直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学家们努力解决的问题。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表示,我国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资金财政占比其实跟美国联邦政府相差并不多,但两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总额差别巨大,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结构的差别。美国除了联邦政府的投入之外,州立级财政会有相应的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基金会等民间资本也会对基础研究进行持续支持。但是我国基础研究主要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及企业所占比重极少。正是这样的差别,才有了大家感受到的“中美两国在投入上差别巨大”。
资本有愿望,但有些问题还没理顺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有了进入基础研究的强烈愿望。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是今年新任的政协委员,他正是在科技界别。在小组讨论的第一天,他便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基础科学的发展,希望下一步国家能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支持机制。“在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上,除了政府的稳定支持,民间资本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要鼓励民间捐赠,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企业家拿出资金支持基础研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国家排忧解难、作出贡献。”沈南鹏说。
2016年,沈南鹏和其他几位企业家一起设立未来科学大奖。这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的正是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网易CEO丁磊委员亦是未来科学大奖的出资人之一,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支持和认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研究,而且自己已经在做相关的事情,但他提出,希望这些项目本身要公示,项目的成绩也应该被公示。“我希望这些成果为全社会共享,而非单属于某个企业。”丁磊说。
政府有想法,引导政策或将出台
实际上,从早些年开始,科技管理部门就在思考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的问题。
今年1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要坚持五大原则,最后一条便是强化稳定支持,优化投入结构。
贺德方表示,科技部正在做《意见》的落实工作。对于大家关心的投入问题,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科技部对美国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也做过调查研究。他说,针对基础研究重大目标,科技部将牵头建立“部省联动机制”。针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研究的问题,将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下一步,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企业和基金会支持基础研究的财税政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