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同步辐射光源
2009-09-02 科学时报 王静/整理

  我国唯一建立在高校的大科学装置——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光源,亮度比太阳还高,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科学装置的构想。1977年,其建造被列入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8年春,中科院决定成立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主的同步辐射加速器筹备组,并于当年3月在合肥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讨论我国建造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的初步方案,标志着我国同步辐射事业的正式启动。

  这一大科学工程始建于1984年11月,总投资为6240万元人民币,由5条光束线和实验站组成。其主体设备是一台能量为800MeV的电子储存环,可开展大量科学研究。1991年12月,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1997年,国家再次投入1.18亿元,在原有装置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建的一台波荡器和8条新光束线和实验站,提高了光源的积分流强、束流寿命和稳定性,保证了加速器的长期、可靠、稳定运行,能为用户提供更强的光、更多的用光机时,拓宽了同步辐射应用的领域,给用户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已拥有X射线衍射与散射、软X射线显微术、原子与分子物理、表面物理、软X射线磁性圆二色、光电子能谱、真空紫外光谱、光声与真空紫外圆二色光谱、光谱辐射标准与计量等14个实验站,成为我国重要的交叉科学研究平台。2004年全面向用户开放。

  目前,实验室的年度运行计划、技术指标、运行状态等通过实验室网站对外公开,装置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历史记录也可通过互联网随时查询,成为我国最佳共享科研设备,在国内独一无二。实验室负责人说:“大科学工程是用纳税人的钱,以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形式建造运行的基础科研设施,向社会开放、向纳税人报告并接受公众的监督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利用这一装置,科学家获得了令人激动的科研成果。如实验室研究员与美国、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碳氢化合物氧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体:烯醇。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2005年6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该研究工作不仅发现乙烯醇是一种普遍的燃烧中间物,还首次在火焰中发现了更大的烯醇——丙烯醇和丁烯醇。

  同时,实验室还专门设有用户专家委员会,监督、评价大科学装置的运行开放工作,审议实验线站的发展方向,审批和组织用户课题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