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要进行升级改造,我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于2006年12月3日从北京启程,乘飞机前往智利,并在那里转机飞抵南极长城站。在为期400多天的越冬考察中,队员们将完成长城站站区三维空间信息采集,以便来年带回我国第一张冰雪南极的数字地图。在此次科考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是数字地图。队员们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为长城站站区绘制一幅1:1000的全野外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并把其建成空间数据库,为“数字南极”工程迈出新的一步。
这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除继续做好两站常规项目观测之外,长城站度夏项目还包括:应用企鹅粪土沉积记录追踪有机氯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与生命效应、长城站及周边陆地和海域地衣型及非地衣型菌藻物种库的构建、基于3S技术的菲尔德斯半岛生态基线空间分异及其指示意义研究、南极长城站站区三维空间信息采集、长城站2007年GPS国际联测、南极植物生态生理演化研究、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考察、南极长城站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等8项内容。中山站度夏项目为:南极湖泊晚更新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极地环境嗜冷菌新种的发现、普里兹带在泛非期东南极拼合中的构造作用、中山站达尔克冰川动力学、拉斯曼丘陵典型湖泊和接岸海冰监测研究。
此次南极考察后勤保障将重点围绕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由于“雪龙船”在进行改造,不能承担此次南极考察任务,南极中山站人员交替、物资补给将与澳大利亚南极局合作。预计中山站人员将分2批搭乘澳方“南极光”号科学考察船分别于2006年12月下旬和2007年3月中旬到达中山站,补给物资也将通过澳船运输上站。
这次长城站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有:工程地形图测绘、新建储油罐项目调研、宝钢发电栋基础及老旧建筑维修加固、发电机组大修等;中山站新增后勤保障重点是进行柔性接地电缆现场安装、测试、发电机组大修、为内陆站建设进行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试验等工作。此外,还需完成两站发电、车辆及机械设备、上下水管路、污水处理、焚烧炉等常规维修保养和站区环境整治工作,并将继续完成中山站鸳鸯群岛卸货码头工程跨海道路的加固、岛礁平整工作。中国第23次南极考察为推进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两站改造工作,为“十一五”期间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