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
2013-10-09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物理,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它试图对物质的行为进行统一描述,尽可能覆盖多种类型的现象。它与天文学研究密不可分;它的一些应用接近经典化学的范畴;而依照目前趋势,它还与微生物学的一些部分紧密相连。物理学,正是这些独立学科在处理各自领域问题时的概念、工具,以及基础。

  在诺贝尔奖已走过的一个世纪里,物理学经历着学科的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无数伟大思想的碰撞。尼尔斯·玻尔说:“与普通真理相对立的是错误;与伟大思想相对立的,则是另一种伟大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正是因有这样的发展与争论、演绎与碰撞,物理学才得以日趋完善和缜密,从而成就了它在诺奖百年中的荣光。

  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

  1901年,当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时,经典物理学领域看上去正栖息在一个异常坚实的平台上——早在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奠定了经典力学,到十九世纪末,它已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

  不过,“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飘着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语自开尔文1900年报告)。这是指当时物理学还无法解释的两个实验现象:热辐射实验,以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正是这小小两朵“乌云”,让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同时酝酿出了物理学20世纪的革命风暴。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至此,已是顺理成章的要发展到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是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朗克。而量子力学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1933年拿到诺奖的狄拉克,1930年,他的《量子力学原理》完成了量子力学的普遍综合。

  但在经典物理向量子物理过渡的时期,也引发了物理学界一场意义深远的辩论。在此段公案中,玻尔、玻恩、海森堡、泡利属于一派,在他们对面站着的,则有爱因斯坦、薛定谔及德布罗意。这些大师,因其各自对量子物理的杰出贡献而先后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9年,20世纪的最后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荷兰的胡夫特和韦尔特曼,同样是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学领域的贡献——阐明了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