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宣布将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IP & Science)以 35.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 Onex Corp 和霸菱亚洲投资(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这件事引起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电话、微信咨询者很多。因为我们的科技管理部门甚至科研工作者近二十年来一直用SCI、ESI、IF等来评价大学机构的业绩、学术期刊的影响或个人学术水平的高低。现在被卖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担心,今后学术评价无数量指标怎么办?
事实上,正是买受方看中了SCI等评价指标在中国等科技新兴国家的发展潜力,才出此高价接盘的。这次交易的标的不仅仅是SCI,还包括 Web of Science、Thomson Innovation、Mark Monitor、Thomson CompuMark 和 Thomson IP Manager等业务。这些业务基本上属于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 )的传统业务,ISI成立于1957 年,工作总部一直在美国费城,创办人为期刊影响因子的发明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ISI成立后曾进行过多次融资和资产重组,而且每次重组都事实上提高了ISI产品的质量。上一次ISI资产重组发生在2008年,SCI等成为汤森路透公司的产品。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我们通常所说的发表SCI论文 ,是指在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学报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基础研究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被认为反映其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基于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学信息所(ISI)早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ISI基于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对数据库中近11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按照其划分的22个学科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给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的排名等,是衡量研究机构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ESI还对一定时间段内全球学术机构ESI被引用论文总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公布前500名的机构排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每年6月份,ISI的东家(汤森路透公司,明年可能就会以OneX名义)都会发布SCI收录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简称JCR),对每本收录期刊被引用的状况进行汇总说明,公布最新一年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期刊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少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衡量个人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职称评定的最主要参考因素之一。
此次SCI易手,并不真正影响SCI的业务运作,也不会对科研评价机制产生冲击,在中国延续了近二十年的“懒人”数量评价的学术规则也不会有多大变化。虽然近些年国内关于用SCI和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衡量科研能力的评价标准讨论很多,SCI和影响因子不能完全反映一个部门或个人的科研能力,但对于“懒政”的管理部门,除了 SCI和影响因子,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科研评价标准。就像大家都说高考有很多弊端,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到取代高考的升学办法。
此次SCI易手,短时间内(三年为限)不会有多大变化。也许新东家会给ISI新的发展思路,更加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学术评价,靠着六十多年的数据积累,靠资本实力,也许带来开放共享时代的评价科研能力的新指标。也许SCI会终结,但其终结并不是这次ISI东家的变化,而是互联网时代学术将迎来开放共享的时代。(主编李志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