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华北地区雾霾压境,红色预警持续不断。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预计还将持续几天。关于雾霾的话题,充斥在网络、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雾霾的讨论如此热烈,与网络的发达不无联系。
舆论的一方强调“雾霾危害论”,而且越演越烈。为此,华北地区主要城市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比如停课、停产和限行等等。 舆论的另一方,矛头直指雾霾为“骗局”。著名网络作家周小平认为:“实际上就空气质量问题而言,今天的中国肯定比八十年代要好太多太多。近两年来热炒的pm2.5概念其实是有误导嫌疑的,因为pm2.5不能代表污染指数。即便你去到神农架那样的原始森林,每当冬天起雾的时候,pm2.5一样会爆表,数值至少在300-600之间(欢迎大家雾天到远离人烟的地方亲自测量)。但如今一到冬天就有人在网络上大肆批判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小轿车的普及,他们都一致高声指责是这些现代化的设施导致了雾霾的发生,而一到夏天这些指责就会随着雾霾的远去而悄然消声,等到来年冬天再度爆发。我只想问这些人一句常识性的问题:“难道中国的工厂只在冬天开工?难道中国人只在冬天开车?难道一到了夏天工厂就全放假,路上就全是自行车?”所以雾霾,其实就是雾而已。冬天常起雾,起雾天必灰,这是常识,世界各国无不如此。如果连这个现象你都要骂,都要怕,那只能说明你丧失了理智。”
当然,对于目前雾霾恐慌与否认雾霾存在的两种极端看法和态度,不乏拍砖者,持中立立场的大有人在。我们必须承认雾霾对身体的客观危害,说雾霾危害是完全阴谋论显然不能成立,但是我们也需要承认的确有人在过度放大雾霾的危害,成了我们的“心霾”。
其实,面对一时难以改变的环境,还要客观理性表达看法,理性对待,并理性做出相应的贡献。探究孰是孰非,谁的责任更大,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多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彼此不要相互抱怨,而是应该共同承担责任。
在雾霾的治理上,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雾霾的制造者,比如我们每天开的汽车。治霾应该是发达地区更多地承担减少污染排放,富裕的城市人口少开车,减少浪费资源,限制奢侈欲望。 我们每个人不能只是批评政府,指责企业,更要承担起治理雾霾的一份责任,从我做起。
如果你是企业家,让自己的工厂需减少排放、投入科研,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如果你在工厂打工,在工地设法减少扬尘,从细微的地方努力,比如少用空调、节能节水节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作为办公室的白领,在办公场所,有些人不自觉地开着空调也不关窗子,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稍微增加点责任意识,就可以减少浪费,为减霾出点力。
政府的责任一定要体现在防和治上,而不应该靠行政命令的停产、停课和限行。在原因并不明确的情况下,仅靠停课停产限行的“任性”,是不负责任的避重就轻。也许减轻了雾霾,但增加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心霾”。停课的后果也许难在短期内显现,但工厂停产肯定影响经济发展,短期内影响的是企业效益,被停企业员工的收入,逐步会传导到影响社会其他人员的收入。按尾号限行产生的恶果已经非常明显,长期按号限行势必导致一些机构或富裕人家多购一车辆,实际道路上车辆并没减少,交通拥堵并没有缓解,尾气排放也没有减少,反而造成住宅小区内的停车位非常紧张,也造成车辆资产浪费。(主编李志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