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科学”流言榜10月28日发布,“速成鸭”全靠打激素、心脏支架被淘汰等八条“科学流言”入榜。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1.“速成鸭”全靠打激素才长得那么快?
流言:“速成鸭”之所以能生长的如此迅速,全靠“打激素”。
真相:肉鸭肉鸡等禽类的生长速率一直在提高,现在的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不仅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可以说肉鸡肉鸭等商品禽类“速成”,已经是行业内的常识,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不可能。
而“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被命名为“激素神话”。国际家禽协会专门撰文,列举了多条证据来证明“激素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第一,添加激素在大多数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国家的规定亦如此,《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第二,“打激素”反而会增加养殖成本;第三,研究表明,激素本身对家禽生长是无效的,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称,“激素的成本不仅高,技术要求复杂,而根据众多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2.养殖业该禁用抗生素?
流言: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存在巨大危害,会让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还可以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所以养殖业应该全面禁止“抗生素”的使用。
真相:人类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而养殖业中的动物,如猪、鸡、牛,同样会被细菌感染,当它们发病时也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相关环保组织、美国部分消费者呼吁停用的,其实是抗生素的另外一种用途——促进动物生长的用途。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指出,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由于认为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欧洲几个国家开始停止促生长用抗生素。但欧盟“禁抗”至今已10年,监测结果表明欧盟的耐药菌形势并不比不禁抗的美国更好,相反,北欧几个最早、最坚决禁用抗用素的国家如瑞典、芬兰,其鸡肉、牛肉中检出耐药因子的比例比欧洲其它国家都高,这种现象难以解释。
虽然公众都很担心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会导致“超级细菌”,但是,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欧美,南美,没有一个例子说明是由于动物使用了抗菌药,最后导致人的治疗失败或死亡的。媒体报道过几起超级细菌导致人的治疗失败的,均是由于医院用药引起的耐药菌。
3.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被淘汰?
流言:2016年7月1日起,台湾由美长庚医院发明一项新技术,可将血管内沉淀物吸出来,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真相: 血栓,可以是从心脏某处脱落的,也可能是因为堵塞而凝固的。对于血栓,抽吸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手动的,一种是机械的。
对没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尽管血管狭窄到80%以上,但并无新鲜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钙化的斑块所致,很硬而且不规则,这种装置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这则视频把此技术描述的很先进,而实际上,国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已应用了很多年,技术确实在不断改进,但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代替支架的“新技术”。
这个视频并没有被完整的翻译出来,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完全是在忽悠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分不清血栓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区别,视频中的抽血栓以为抽的就是斑块,抽完不用放支架了。斑块怎么能抽的动?只能说这是一起自导自演的恶意谣言!
4.长期使用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流言: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长期使用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毒?其实,产生这种疑问的人往往认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使用含铅的铅笔,自然就有可能导致铅中毒。
那么,铅笔芯中到底含不含铅?要解答这一点,我们还得从铅笔的起源和发展说起。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铅笔的生产过程,根本没用到铅这种金属。当然,咬铅笔的习惯还是要改掉。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涂有彩色的颜料,如果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是其他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
综上而言,大家使用的铅笔芯中,根本就没有铅这种金属,因此,正确的使用铅笔,是不会导致铅中毒的。
5.吃感冒药暗藏巨大安全风险?
流言: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衰竭,而经常服用这类药的人对于自己已经处于死亡边缘却浑然不知。
真相:感康、泰诺、999感冒灵颗粒等常用非处方感冒药,都含有一种叫作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于辅助治疗感冒中常见的疼痛和发热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但大剂量可致肝脏毒性。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损伤的危险多发生在同一时间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制剂,或加大剂量(超过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最大安全剂量4克),或长期服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剂量下也可导致部分人特异性肝损伤。儿童和具有基础肝脏疾病的病人,使用此类感冒药的肝脏损伤可能性更大。
虽然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潜在危害,但并不需要因此视其为洪水猛兽。药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6.日本“睡眠水”喝完可狂睡15小时?
流言:上班族频繁加班,压力大、睡不着。没关系,一款来自日本的“睡眠水”让你一觉睡15小时,睡到不省人事。
真相:这款“睡眠水”进口到国内的标签标称是“清凉饮料水”,对于网传的助眠功能并未提及或进行任何提示,仅标注了一条“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孕妇不宜饮酒”的警示语。但瓶身上用日语标注着“有助睡眠”的宣传语。“睡眠水”主要成分与普通饮料并无二致,无外乎水、甜味剂、矿物质、维生素、香精等,唯一标称“可改善睡眠”的成分是一种称为“左旋茶氨酸”的物质。
左旋茶氨酸是何方神圣?有了它就能获得金质睡眠?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申远表示,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氨基酸,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它有镇静助眠作用。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睡眠水”之所以能够“有效”,更多是心理暗示使然。
“睡眠水”能够成为网红,足见对睡眠质量不满意者数量之多。但是,申远指出,医学上对“失眠”有明确的定义,普通人偶尔出现睡眠问题,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失眠”的帽子。就算自身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也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申远强调:失眠往往是多种心理、精神疾病,甚至是躯体疾病的表象,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透过失眠的表象找到其下潜藏的基础性疾病,如此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7.低焦油卷烟降焦减害?
流言: 低焦油卷烟能够“降焦减害”,降低烟草中焦油的含量,解决了烟草给烟民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能为控烟做贡献。
真相:低焦油卷烟真能“降焦减害”?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一直高呼“科技降焦减害”的某品牌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进行“不同吸烟模式下,卷烟危害物吸入量的相关性研究”,新探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教授发布了实验结果: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出的所有危害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我国烟草业目前使用的淘汰ISO滤片法(也就是烟盒上标注的含量),如: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为1毫克的卷烟,在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得的焦油量为4.4毫克,是烟盒标注量的4倍多,一氧化碳吸入量是烟盒标注量的3倍多。
为什么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焦油量要高于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专家分析,在用机器测量时,过滤嘴周围的透气孔可以稀释被吸入的烟草烟雾,降低所测得的焦油浓度,但在实际吸烟过程中,由于透气孔部分或者完全被手指或嘴唇堵住时,透气孔不能真正起到稀释烟草烟雾的作用。
所谓的低焦油卷烟并不能减少吸烟危害,吸烟没有安全水平可言。吸烟时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实际吸入量比吸烟机测得的量更大,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能仅根据释放量来评估吸烟者的吸入量和健康风险。
8.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有很大伤害?
流言: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其实就是利用X射线进行透视扫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真相: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没有所谓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这东西的确是利用X射线进行安检的。因此下面的问题就变成:成都双流机场使用的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是否有害。
还是那句老话,“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X射线安检仪到底有没有危害,还是要看安检仪辐射的X射线剂量。
按照我国制定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单次使用中,X射线机的入射剂量不应超过10mGy;而根据媒体报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一次的辐射量控制在0.2μSv以内(1Sv =1000mSv= 1000000μSv)。
因此,如果在十一期间接受了一次该安检仪的检查,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点辐射量,并不比抽一根烟多。
不过,由于X射线的累积效应,安检仪运用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到处都能碰到微小剂量的X射线,存在不知不觉就积累过量的风险。所以国家环保部已向四川省环保厅发函,要求其对未经许可违法生产、销售、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的单位,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确保公众安全。
(以上内容选自北京科技报、腾讯《较真》、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上海科协微信公众号、健康报、北京晚报、蝌蚪五线谱等)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