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中心教授高嵩课题组解析了MFN1片段在不同三磷酸鸟苷(GTP)水解状态下的晶体结构,阐明了MFN1水解GTP的机制,并提出了MFN1介导线粒体外膜栓连的模型。日前,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自然》。
人体由几十到几百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绝大多数细胞中都含有一种名为“线粒体”的重要“器官”(细胞器),它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融合依赖一种名为mitofusin的蛋白质“机器”实现。这种机器锚定在线粒体的表面上,通过使用一种名为GTP的小分子化合物“燃料”来实现不同线粒体的对接和融合。Mitofusin机器有时会因为基因突变而出现某个“零件”的故障,进而导致线粒体融合障碍以及相关人类疾病的发生。
研究者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等技术,使mitofusin形成像白糖和食盐一样的晶体(体积只有它们的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进行衍射实验,终于观察到mitofusin机器的细微结构,并发现它通过消耗GTP燃料可以调节自身的构造,并两两“吸附”在一起。
该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基本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们探索相关疾病的成因并开发相应的临床干预手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