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和各种应用系统已成为校园教学科研管理业务开展的支撑平台和赖以运行的基础。“数字人大”信息化校园开始从大规模建设发展时期向运行和服务阶段过渡,保障运行和增强服务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而满足师生日益增强的信息化需求,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学校发展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让师生和管理者充分享受信息化成果,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高校运维面临“人财”压力
要保障运行、增强服务,离不开财力和人力的持续投入。
通常,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维护和服务要占去大约80%的时间,资金投入的配置为:运行维护的投入是开发建设投入的3~4倍。按照这一通行标准,学校每年应该投入几百万元的信息化运维费用——这么庞大的固定开支使我们难以为继。
另外,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简称:中心)的运维服务也面临巨大压力。中心承担着学校校园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服务的任务,目前拥有网络和应用相关技术人员不足20人,需要监控和管理的设备千余台,需要服务的师生20000多人。设备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监控的疏漏、监控手段的缺失、设备深度挖掘使用的力度的肤浅都为运行保障带来威胁。服务的不连贯性、多窗口、不一致、不及时,也使技术人员和用户之间不断产生摩擦,使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不断出现纠纷。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部门提出的新应用需求,如何实时掌握系统运行质量以及如何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压力。我们只能从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规范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拓展自助服务等方向入手,探索出IT服务管理的“高效低耗”的可行模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