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从最初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纸本图书、期刊和资料的管理,到现在利用计算机直接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和资料的服务,图书馆用于支持自身运行和读者信息服务的服务器数量已经增长到较大规模,配套设施也得到了相应增加。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服务器从1996年的几台发展到2008年在使用的服务器数量达到110台,机房空间2次扩建,UPS和电源进行了3次改建和扩容,机房使用的空调也进行了3次扩容。
服务器数量的增加,虽然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设备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员成本地增加。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各个图书馆分别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服务外包、服务整合和虚拟化技术等。服务外包是指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以减少图书馆自己的计算机设备数量和维护人员数量;但是目前来说还无法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通常第三方无法提供图书馆所需要的服务质量。服务整合是指将图书馆的多项信息服务整合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考虑到目前图书馆的应用多为第三方应用,分别有不同的需求,整合时需要考虑太多因素,或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虚拟化技术允许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平台,从而实现将不同服务整合到同一台物理服务器的目标。近年来随着PC服务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基于PC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这项技术来控制服务器总体成本。
虚拟化技术
关于虚拟化,Illuminata公司的Jonathan Eunice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虚拟化是以某种用户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很容易从中获益的方式来表示计算机资源的过程,而不是根据这些资源的实现、地理位置或物理包装的专有方式来表示它们。换句话说,它为数据、计算能力、存储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了一个逻辑视图,而不是物理视图。”而IBM公司则给出了一个更加简洁的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它不受物理限制的约束。” 上面的定义都比较抽象,具体一些来说,服务器虚拟化就是允许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相互隔离的操作系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