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建有自己的网络中心,它们虽然属于中小型机房,但运行着很多存储、服务器等设备,每天都会有大量读者利用互联网访问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这些设备依靠电力运行,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外部空间,就会导致机房内的设备高温运行,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恶性事故。早些年,由于资金投入的比重较小,而且人们对机房运行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多图书馆的网络中心都是采用家用空调或者工业空调制冷,这些制冷设备达不到标准(温度、湿度、粉尘、静电等),反而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保证机房的安全运行,笔者建议采用精密环境控制系统。在选取专用精密空调的过程中,对空调功率也要有所斟酌,如果额定功率太小,就达不到环境要求;而额定功率太大,又会造成经济损失。
图书馆机房环境四大特点
大学图书馆网络中心的环境的特点是:
1. 余热量大
机房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高密集度电子元件的散热,还包括其他热负荷,如围墙结构传热、照明、人的显热散热量等等。它的热负荷密度是一般办公室的6~8倍,室内的显热比(Sensible heat factor)可高达90%,热量大,湿量小。刀片式服务器在机房内的散热量更高。此类机房由于全年不间断运行,所以对室内环境要求严格。
2. 余湿量小
湿度要求与机房温度紧密联系,余湿量小,潜热比小。计算机运行不产生湿气,而是由工作人员的散湿和新风带入的少量的“湿份”造成室内外水蒸汽分压力差,这是机房内湿负荷的主要来源。电子计算机房的散湿量平均8~16g/m2。因此,湿负荷引起的电力负荷可以忽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